文|包子脸猫 每周一本书
№1 导读
第一章 龙飞凤舞(原始时期)
№2 远古图腾
上层建筑不仅仅是审美艺术,而且也是包含原始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在内的巫术礼仪,即远古图腾活动。
龙蛇,凤鸟
№3 原始歌舞
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并不是一种静观的审美活动,而是一种包含了歌、舞、剧、画、神话、咒语的狂烈活动。
古代礼乐并称,最初的礼就是巫术礼仪,是这种活动的意义内核;最初的乐就是这种原始歌舞,是这种活动的外在形式。
巫术礼仪的意义内核就是原始神话。当原始神话不断理性化、去魅化,巫术礼仪也就逐渐让位于政治历史
№4 “有意味的形式”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
1. 动物纹与几何纹
几何纹是由动物纹演化而来的。这正是由模拟到抽象的有意味的形式:美。在对象方面(动物图案),内容积淀为形式;在主体层面(原始人类),观念积淀为感受。
2. 审美积淀说
审美积淀说是指,人的审美感受因为有了观念想象,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美之所以是有意味的形式,就在于它积淀了社会内容
同样的形式,因为积淀了不同的社会内容情感,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情感。
3.线条和色彩
线条和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两大要素。
4.陶器造型
陶猪
三足器
5.走向狞厉
新石器早期的图案比较天真活泼,晚期则比较严峻威吓。这象征着母系氏族社会让位于父家长制,最后向早期奴隶制发展。
第二章 青铜饕餮(夏商周时期)
№6 狞厉的美
原始的全民性的巫术礼仪被专职巫师垄断,变成社会统治的等级法规
这种“真实的想象”表现在器物纹饰上,就是青铜饕餮
牛头是巫术宗教仪典的主要标志
№7 饕餮纹
它是对本族人的护佑,也是对异族人的威吓,却也给后人留下了神秘狞厉的美。而在当时,它们不是审美对象,而是诚惶诚恐的膜拜对象
№8 线的艺术——文字
汉子具有绘画性
№9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演化
审美艺术从巫术宗教中逐渐分离解放,这反映在青铜器的变化上。
当青铜艺术失去了巫术宗教时代的精神内容,也就失去了那种神秘狞厉的崇高美。战国青铜更接近秦汉艺术,而不是殷周青铜。殷周青铜(勃古期)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第三章 先秦理性精神
№11 儒道互补
百家争鸣的时代开始了,其总的时代思潮便是理性主义,并最终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儒家 孔子
礼乐制度。将这种神秘外在的制度规定(礼)内化为内在的心理要求(仁),即“释礼归仁”。
情感、观念、仪式是宗教三要素。孔子将其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现实生活中,而不是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这也是儒学不是宗教的原因。
道家 庄子
道家作为儒家的对立补充,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趣味上也起了决定性作用。
艺术审美的本质:形象大于思想
№12 赋比兴原则
如何表达情感才会成为艺术。
主观情感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必须客观化,才能成为艺术。
№13 建筑艺术
实践理性精神
1.神人同在的一个世界
这种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生活在神人同在的一个世界,而西方则是上帝人间的两个世界。中国也没有国教,儒学起到了国教的作用。不过如前所述,儒家不是宗教。
2.实用理性的平面纵深
这种建筑是平面纵深空间,是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空间意识因此转化为时间进程
故宫和哥特式教堂还是有所不同,一个具有现实功用,一个则纯粹是宗教场所。一个是实用理性的表现,一个则是反理性的宗教迷狂。
3.对称美
4.飞檐:线的艺术
5.宝塔与城墙
6.“雕梁画栋”
7.园林艺术
这种浪漫主义依然在古典理性中,依然表达的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趣,而非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第四章 楚汉浪漫主义
№15 屈骚传统
北中国理性化,南中国图腾神话
理性化就是把神人化,不搞宗教迷信。
蕴藏着原始活力的浪漫想象,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16 琳琅满目的世界
首先,是神仙世界
其次,是历史故事
最后,是现实生活
№17 汉代艺术
汉代艺术(包括帛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陶俑等)表现了人们对征服自然、自身力量的肯定和确认
№18 气势与古拙
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有的是夸张简洁、线条轮廓,这是古拙的表现;而力量、运动就蕴藏其中,这是气势的表现
第五章 魏晋风度
№19 魏晋古诗
魏晋的玄学及其文艺思潮最大的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20 文章、绘画与书法
王羲之
№21 文的自觉
文的自觉便是这种新文艺的形式
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伟业
№22 阮籍和陶潜
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经常是不平衡的。魏晋时代就是这样:魏晋风度飘逸绝伦,但社会环境却充满动乱血污
第六章 佛陀世容
№1 悲惨世界(南北朝)
最早的佛教石窟艺术都出现在北魏时期(南北朝时期)
地道的反理性的宗教迷狂,艺术基调是狂热粗犷的。这和黑格尔论述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是一样的,正是通过这种反常的痛苦、舍弃来获取所谓的心灵崇高。
儒家解释不了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人们就寄托于佛教。
№2 北魏雕塑
宗教是现实的反映,雕塑神像是人世情思的反映。云冈石窟
№3 虚幻颂歌
如果说南北朝的壁画是通过悲惨、牺牲来寻求心灵的超脱,那么唐朝的壁画是通过对欢乐幸福的幻想来获得心灵的满足。
№4 走向世俗
宋朝壁画开始世俗化、现实化,装饰意味日益浓重
第七章 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5 诗人之诗
№6 青春、李白
№7 书法、音乐与舞蹈
如果说工艺、赋代表汉,雕塑、骈体代表六朝,绘画词曲代表宋元,戏曲、小说代表明清,那么诗歌、书法就代表盛唐。
王羲之书法
№8 颜字韩文
颜真卿 韩愈
№9 成熟、杜诗
杜甫
伟大的艺术需要历史时间来确认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第八章 韵外之致(中唐至北宋)
№10 中唐诗文
№11 中唐书画
中晚唐的美学风格,潇洒风流中带有感伤忧郁。
№12 内在矛盾
内在矛盾——才华、理想往往与地位、财富是不相称的。所以,他们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徘徊选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纠结平衡。
№13 宋词(学者之诗)
如果说秦汉艺术是征服世界的反映,魏晋六朝的艺术是风神思辨的反映,盛唐艺术是意气功业的反映,那么中唐至宋的艺术是心境意绪的反映
№14 苏轼的意义
是对封建社会(笔者以为称作宗法专制社会更为确切,上节已经提到)的否定批判
第九章 宋元山水意境
№15 山水画缘起
理想化、牧歌化的山水田园生活,是世俗地主阶级出身的文人士大夫的退避之地、精神寄托。
№16 “无我之境”
绘画要表达出气质韵味,而非仅仅形似
№17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北宋山水画重在写实,是“无我之境”,那么南宋山水画开始引入“人”的意念主题。这是宋元山水画的第二种艺术境界,它开始注意以虚代实。
№18 “有我之境”
文人画在这一时期正式确立了。元朝
第三种山水画艺术境界,则极力强调人的主观意念
文人画,常常是书法、绘画、文学集于一身。它追求的不是高超的技巧、逼真的画面,而是作者自身修养的外化。
10万+文章更像南宋山水画引入人的意念。
第十章 明清文艺思潮
№19 市民文艺
主要描绘的是世态人情。
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以李贽为代表的近代民主思想,另一条线索是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哲理思辨的进步学派
№20 浪漫洪流
李贽发展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他将《西厢记》《水浒传》等“闲书”与经典《论语》《孟子》相提并论。不厚古薄今、贵远贱近。他的著作《童心说》提倡本心、反对教条,具有个性解放的思想。就好比现在的非主流的b站,百度贴吧,暴漫等现象。
《西游记》《牡丹亭》《聊斋志异》
№21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这是一个表面繁荣而内里腐朽、毫无生气的时代
最后,中国终于在十八世纪落后于欧洲。
№22 绘画与工艺
№23 结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