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活动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
课堂上,真正教学的发生,必须依靠“活动”。
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活”起来,有事可做,这样学生才会参与课堂。
一旦学生游离于课堂活动,他们的学习就没有真正发生。
课堂活动一旦忽视思维过程,排斥求异思维,吝啬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活动是语言的活动,应该紧紧围绕文本的语言展开。
活动立足的语言核心,是包括文体特征在内的篇性语言核心。
阅读训练是以文本为凭借的语言训练,如果没有这样的语言训练,那就抽空了阅读教学的内容。
活动的使用原则,是形而上的引领,还需要在典型案例中,逆向思考形象的刚需之技。
立足对话(上)
课堂教学,要通过语言去实现。
师生与文本相互作用的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
听说读写,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活动,这种能力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能力。
学习的过程包含了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人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
创设对话情境,是为了激发阅读中的自我反思体验,形成语文的生活,也是为了促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发现。
怎样捕捉课堂上实际的生成呢?
一是顺势而行,二是顺势而返,三是顺势呼应,四是顺势生发,五是顺势取材。
课堂上只有关注到学生的心灵,才会有真正的心灵回应。
学习只有在学生的生命体和知识活体发生关联时,才会抵达内心的情感世界,并形成情感产品,才能释放出生命的能量。
真正的对话,与回归语言的感性之美,是同时发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