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美人说
余秀华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生命,不应被无爱的婚姻浪费

余秀华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生命,不应被无爱的婚姻浪费

作者: Li晓璐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21:22 被阅读0次

她把日记烧了,电话号码也删除了,想着无论以后怎么样,她都要好好对自己,因为生命是自己的。

法院判离婚。

她拿到离婚证高兴地跳起来,她知道自己重生了。

“脑瘫诗人”、“大毒草” 、“农民、,提到余秀华,这些带有标签的词语会自然在脑中闪现出来。

殊不知,这是媒体笔下的诗人余秀华,掺杂了偏见,夸张、片面。

剖开媒体对她的过度渲染,我看到了一个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勇敢而又平凡的女性。

这部关于余秀华老师的自传体小说,是我最近在《收获》这本杂志上偶然看到的。

杂志是我在逛旧书店时买下的,出版时间已经是2018年。

读完《且在人间》,第一感觉是善良的女人逃不过爱情、婚姻这一难关。

简单的说,这部小说描述了无爱的婚姻对余秀华的束缚,她是个多愁善感的残疾人,这加深了她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她有喜欢的人,她爱的卑微、爱的失去自我;她抱怨命运的不公,她在挣扎反抗,最终她勇敢的接受了生命赋予她的一切,她再一次活过来了。

爱情、婚姻、人生,看似亘古不变的问题,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作为女性的我,小说中一些句子让我感同身受,她的文字探测到我的内心深处,仿佛是在书写我已经过去,而又挥之不去的感情经历。

女人面对感情会有一种偏执,对爱的人可以倾其所有;对不爱的人,拒之千里。这种极端的爱,结果让人伤痕累累。

今天我们以爱情、婚姻、人生的角度来解读这部自传体小说,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01 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孩子而迁就一切,违背了生命的意义

周玉(余秀华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十九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走进了婚姻。一个十九岁的女孩,不明白婚姻对她意味着什么?她的丈夫叫吴东兴,是一个上门女婿。

吴东兴并不喜欢周玉,他只是想找一个落脚的地,所以她选择了身体有些残疾的周玉。他不再年轻,他也不再相信爱情。吴东兴因为强奸罪,进过监狱,而他强奸的女孩是他喜欢,而得不到的。

他长年在外打工,不经常回家。而他每次回家,伴随而来的是争吵、打骂。他们之间没有爱、也没有性,结婚的第二天,周玉就和他分开睡了。

不久之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日子一过就是十年。

儿子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周玉看着孩子,常常想:“婚姻造就了三个不幸的人!”

读到这,我想到那些“高考结束后扎堆离婚的父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听到过一些中年夫妻会说这样的话,“再忍忍吧,熬到孩子高考完就离婚”、“孩子高考结束了,离婚吧”。

这种现象,透露出中国式婚姻里最悲情的一点。一切为了孩子,凑合将就着过吧!

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农村地区,即使是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也时常会陷入婚姻的沼泽中。

我身边就存在这样的不幸婚姻,他们在媒人的介绍下相识,之后像按了快进键似得,相恋、结婚、生子。

而在女人发现了男人出轨的那一刻,一切都按了暂停键。

丈夫每天晚上以应酬为理由,凌晨一两点才会回家,或者直接夜不归宿。

女人看着懵懂无知的孩子,她失去了方向,她和丈夫争吵,她找身边的朋友诉说,她和亲人们抱怨,她不甘心。

为了挽回她的家庭,她生了二胎,因为长辈告诉她,再生个孩子,丈夫就没空花心了,而且最好是生个儿子。

急于挽回破裂婚姻的她,她生了二胎,而且还是儿子。丈夫的确是回家了,女人安心地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放在了两个孩子身上,无暇顾及自己的事业。

一段时间后,丈夫还是背叛了她,夜不归宿,每天编织着甜美的谎言,而女人也把谎言当作了事实。

她不再抱怨,她接受了现实,她每天忙碌着照顾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她对出轨的丈夫不再抱有期望。

眼前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世俗的压力、再加之自己没有工作,使她没有勇气走出这不再有爱情的婚姻。

而在周玉看来,「 为了孩子而迁就一切,这样的牺牲违背了生命的意义,如果说生命的意义仅仅在于传宗接代,那么这一代代没有理想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又是什么?」

每一个生命都不应该被浪费,特别是不该被一桩该死的婚姻浪费。

02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没有自我的爱情是卑微的

周玉,她有喜欢的人。她在喜欢人的面前,是自卑的。

就像张爱玲所说的「 爱一个人,会把自己放的很低,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爱情使周玉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周玉爱的人叫阿卡,是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她每天听阿卡的节目;给阿卡打电话,写信;她坐车去市里找阿卡;他们见面,聊天。这突然而来的幸福感,让周玉有些不知所措。

爱是非理性的,让人充满幻想、让人产生希望、让人失去自我。

周玉对阿卡的感情是热烈的,纯粹的,而阿卡对周玉的感情,是复杂的。

周玉赤裸裸地表达出她对阿卡的爱。

她从摇摇晃晃的人间中走过来,过去的二十多年,最想得到的就是爱情以及由爱情产生的情欲。但都没有能真正地实现 ,哪怕一丁点的爱欲。

情欲通常是充满着利己欲望,但它并不因此就是自私的,而且这种欲望也不必然就是性欲。

它包括较笼统的在一起的身体欲望,比如“被欣赏”和“一起幸福”的“利他”欲望。

「 情爱贬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对性的反对。人们通常会认为,在性行为中,他人被当作纯粹的欲望“对象”,因此也使人们认为情爱是堕落的。」

康德对此看法是:“由于性欲不是人对他人之为人的拥有倾向,因此性欲就是人性的堕落原理,它使人偏爱一种性别甚于另一种,而且通过欲望的满足玷污了这一性别。”

爱是双方的事情,周玉的感情纯粹,而阿卡呢?

周玉无法接受的,她喜欢阿卡,是纯然的情爱。阿卡或许对周玉只有怜悯,这不平等的感情不是爱。

她不断地给阿卡打电话,她想要一个答案,即使她知道那不是爱情,她不服气。她带着她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是残疾?为什么要结婚?所有的这些不幸,让周玉难以承受。

阿卡给过她爱情,那爱情像泡沫一样,一戳就破了。随之戳破的是她对人生的怀疑。

现实中,多少人因为爱情失去了尊严。

很多女生在恋爱关系中,不惜以放弃自己的尊严为代价,去求得一段感情的的完整。其实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段感情早已经破裂了,只是当事人不肯从自己编织的梦中醒来。靠不断放低自己的姿态去修补的感情也不会长久,等到自己真的退无可退的时候,就是这段感情结束的时候。

03  活着就是胜利

在爱情中受挫折,最好的情景会使人变得高贵,糟糕的情景则会让人感到羞辱或陷入悲剧的境地。

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是周玉身体残疾的错吗?是吴东兴和阿卡的错吗?

她到法院去交离婚起诉书,法院的人笑她:“你这样的人还离婚吗?”

周玉说:“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

法院的人笑起来说:“尊严?你能够吃饱穿暖,不就是尊严吗?”

没有人去尊重一个残疾人,周玉在街上疯笑,没有人注意到她。

周玉经常被这样的生活困扰着:“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重复下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人就在这样的重复里一年年老去,直到死去,世界上有了太多平庸之人。”

她绝望地想要逃避,想到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

托尔斯泰曾说:「 真实的是,生命毫无意义,我似乎是在经历了漫长的生命道路后,走到了深渊的边上,并且清楚的看到,前面除了死亡以外,什么都没有。」

周玉被救了,她又重新活过来了。她和丈夫吴东兴离婚了,她的诗歌发表了。

周玉勇敢地走出了没有爱情的婚姻和不平等的感情,她在生命中继续追求生命的意义。

在这篇自传体小说里,余秀华以情感和婚姻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引擎,试图呈现周玉的精神世界。

《且在人间》并没有从头写起,没有写周玉自幼残疾的原由和经历,它直接截取了婚姻和爱情这部分这是女人们人生的重要命题。

对于余秀华来说,经过对婚姻的抗争和觉醒、对爱情的抗争和绝望,这一过程并不是任由感性支配,而是加入了对人生的重大命题的思考。

余秀华的故事告诉我们,女人要活的有尊严,在两性关系中,要追求平等的价值观。我们平常人的生活,被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所填满,没有时间去思考尊严、婚姻、情感、人生这些话题。但是我们也需要自我的觉醒,去寻找那个精神上的自我,才能让自己更加快乐,生活的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秀华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生命,不应被无爱的婚姻浪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fm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