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喜按语:
2018年最后一天,《中国教育报》“2018年度致敬童书20强”揭晓。我和李西西合著童书《百变王卡卡》系列获此殊荣。
当年,我和李西西一起赴神农架支脉的偏远山区小学支教。我是当地十几年来唯一的女教师。
这套童书就是在山区支教时创作的作品,其中许多情节、场景都取材于当时的经历。
这是一套将科学和人文融合的作品。我们着力以王卡卡发明的诸多解决现实难题的宝贝,通过幽默曲折的故事,养成孩子们乐观的心态、创新的精神。
这些年以来,有数十万孩子读过这套书,也有许多专家学者老师都留下了对这套书的赞誉。
新的一年,祝大家像王卡卡一样永远乐哈哈!
《百变王卡卡》背后的故事:嘻哈支教
——本文摘自《十八年新生》(童喜喜 著)
题记
2004年8月,我终于圆了诸多梦想中的一个——去山区支教。
其实,更准确地说,当时我的目标是去山区,而不是支教。
对当时的我而言,山区意味着神秘,充满吸引力。教育呢?只是我深入生活的一种方法,是接触孩子的一种渠道,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从教育角度而言,那是一场不值一提的支教,完全是比学生时代更淘气地混了一段校园时光。
从文学角度而言,那是一场效果显著的行动,就在那座大山深处的卡子村里,我和同去支教的李西西完成了《百变王卡卡》(原名《万能女生王卡卡》)系列童书的初稿。
从人生角度而言,那是一次五味杂陈,让我惊慌失措的经历:原来,生活是这样的?!
但是,我就像被吓呆了的人一样,我的笔当时根本不敢碰触真正的内核,只是记录了支教生活里的欢笑。
正因为有了这些明亮的笑容,才映衬出现实的严酷——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有的希望,就只是自欺欺人的说辞。
去贫困山区当教师志愿者,是我的心愿之一。足足等了五年,到了2004年9月,我和好友李西西,终于有机会来到位于鄂西北山区的卡子村,成为卡子小学的临时老师。
当初为迎接“普九”检查而重建的卡子小学,在一栋两层的小楼里。这在卡子村一色的泥坯房中,属于超级豪华建筑了。
卡子小学,因条件差、学生少,近年即将被撤并。全校只有16名学生,分为学前班、一年纪和二年级。除了蔡建红同学因家庭贫寒9岁才上学,11岁还在读二年级之外,其他学生都在8岁以下,最小的学前班学生只有5岁。
在这里,各家各户都散落在山沟里,上学翻几座大山很平常。因此,除了4名学生家离学校比较近(距离学校近十里山路),可以每天步行上学、放学回家吃饭之外,其他学生都要住校,一周只能回一次家。
卡子小学一共只有三名老师。其中,负责学校日常管理的是朱老师,他在当地驻守了一辈子。另两位蔡老师、郭老师都是这一年刚刚调来的。
在我去之前,那里十几年没有女老师。在李西西和我去之前,那里完全没有语文和数学之外的科目。
于是,李西西和我负责了除语文和数学之外的所有课程:品德与生活、音乐、绘画、体育、自然……我们还给大家讲地理,甚至当上“电教老师”——也就是用我们的电脑放映科普片……
我和李西西像比赛一样,施展开浑身解数。与其说我们是上课,不如说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和大家分享那里的一切。
山里的世界,也这样在我面前打开。
童喜喜 著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
作序推荐:
“童喜喜和她的伙伴们对教育、对教师、对儿童的深切关爱和超人般的努力和实践,使我阅读期间数次哽咽甚至落泪……”
各大书店有售
童喜喜:作家 | 教育专家 | 资深公益人
中国十大作家奥运火炬手
说写课程创始人
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作品荣获国家级奖十余次
1999年起资助35位失学儿童
2003年捐稿费成立“童喜喜春蕾班”
迄今率队举办公益活动7000余场
个人讲座900余场
只身走遍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喜阅同心 我到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