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之于教育教学有效性
因为放假前比较繁忙,所以今天才有时间聆听朱震国老师的分享,朱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对教师课堂语言的独到理解令我收益颇多。讲座开始,朱老师并未与我们谈教师语言,而是和我们聊聊家常,增加彼此的亲切感。
朱教师从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什么叫教育?或者说:教育是什么?又或者:实现教育几乎唯一的途径和手段是什么?正在我们的头脑飞速思考着答案时,朱老师给我了们一个简单而肯定的回答:语言——教师的语言——教师为用于沟通学生或履行职责的语言表达。这是因为语言对于教师有着重要的意义,几乎攸关其职业生命的成败与荣辱,做为教师来说,是不是有人愿意听、喜欢听?是不是说得对、讲得好?说话是不是看对象、分场合?说话有没有表现出一点生动性和幽默感?言语能不能把握分寸感又不失一些智慧的火花?这些都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成功或是失败。
还有,虽然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包括情绪反映、行为举止等都可能影响到别人的感受,但作为教师,其所可能施加于学生的影响力,主要的还在于有声语言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不可或缺又无可替代的一个基本的衡量与评判指标也许不是学识渊博、学养深厚等等,面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朱教师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的内在核心素养如果不能形之于有效的语言表达或师生沟通,则作为教师你便很难体现你的存在与价值。所以,语言的修养与能力如果不是教师最的核心素养,那就是最重要的素养之一。
在讲完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以后,朱老师又和我们分享了师生沟通的教育效能是如何发生的?就如同教师说话不等于教师语言,师生沟通也并不一定就有教育效能,这是务必避免的一个教育误区。所以要提高师生沟通的效能,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讲“针对”才会有教育
话是对谁说的,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是教育者的首要问题。“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没有人会对与已无关的言语真正感到兴趣,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反应了。所以教育要讲“定位意识”、教育讲既“有感”又“无感”。教育要讲始终牢记“看人说话的基本要求,教师所讲要用对方能接受、愿接受的方式去说,要用对方听得懂、喜欢听的言语去说,要用形象的故事而不是抽象的道理去说。教育要讲先亲后信,诚哉斯言,感情是言语的软实力。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往往还是因为先期投资不足,才导致教师的话成了耳旁风。
二、教育效能是对量身定制的要求
量身定制的核心就是教育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学生是不同的,所以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而且要坚信没有批评就没在教育,没有批评的使用,赞美就没有意义。高高举起的拳头,尽管“永不落地”,但对有的人而言,有时也远比不痛不痒的所谓“鼓励”更叫人感触真切。
三、教育的“共鸣”有赖于师生沟通的“共振”
话说得到一处,是因为想在了一起,更因为话说在了同一个波段上。所以我们要从言语上的“附”去达成情感的“和”。言语的角度往往决定问题的难度,所以我们要注意讲台的高度不应成为交流的坡度,别把想象当成了事实,贴标签的话要慎说。
听完这节课我想了很多,以前从没有想过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今天听完朱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在教学中教学语言和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亲是信得前提,如果不能亲近学生,学生就无法信服,良好的沟通也就无从谈起。要打开学生的心结,要让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实际上就是在创设生活的情境。还要开启学生的心智,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多元化的,阅读是个体的创造,语言表达要从开启学生心智入手。最后一点是拨动学生心弦,作为教师,不要因为讲台的高度造成交流的坡度,也别把想象当成事实,“贴标签”的话更要慎说。做到这几点,我想在和学生沟通方面一定会取得进步。
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