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
一枪不放,弃车东北,从风流少帅到民族罪人,张学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一枪不放,弃车东北,从风流少帅到民族罪人,张学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作者: 三少爷有点贱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18:56 被阅读76次

风流少帅,翩翩公子,生于军阀世家,手握重权。张学良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充满争议的人物,不可否认。比起情场上的风月往事,张学良在“职场”上的履历同样为人所称道,有人评价他视野开阔,有民族大义,是一位爱国将领;也有人评价他毫无军人血性,是打开日军攻占中国缺口的民族罪人。

1931年,9月18日,虎视眈眈的日本关东军以中国军队炸毁柳条路铁路一段铁轨为理由,公然炮轰沈阳城大本营。正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日军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有计划性的侵略轰动 ,日军先于1928年策划了“皇姑屯爆炸”事件,通过一系列的侦查、间谍活动,做掉了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之父张作霖。同时私下组织间谍活动侦查沈阳城的地形地貌和军事配备安排。

或许日本人也没有想到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直接攻下沈阳城,当时这位张少帅还在北京协和医院疗养身体。此时身为三军统帅的张学良又岂会猜不到日本人的野心?虽然早已料到日本军方会以各种理由进行挑衅,但他还是在“九一八事变”彻底爆发之前叮嘱手下心腹大将王以哲:“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需格外谨慎,不准冲突,以免事端。”

通晓这段历史的许多朋友都觉得“放弃抵抗”的命令并不是张学良的直接授意,那么在此时,唯一能够给张学良下达命令的人就是蒋介石了。张学良在辅助蒋介石经历了中原大战后,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割据局面,蒋介石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表明态度,蒋介石甚至让张学良做海陆空三军副元帅。此时,张学良的权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蒋介石曾电令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介石的这番话在某种程度上撼动了张学良,带兵之人都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张学良心中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张学良想要保存东北军精锐,退居华北地带,要知道当时的热河华北一带几乎全部掌握在张学良手中。

对于少帅而言,相较之于在沈阳城,调集东北军主力与日本关东军血拼。举兵退守,背后有国民政府才是更好的依靠。这在当时的张学良看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从战略意义上来看,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在晚年的采访实录中,少帅解释到:“自己当时并不清楚日本的真实目的,不敢相信日本在占领东北后会进攻全国,不然以我的脾气,一定要跟小日本干一仗。”之后退居热河的东北军与日军激战,至少说明张学良并不惧怕日军。

当然,此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学良也想要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哭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国内各党共同抗日,无奈蒋介石完全听不进去,甚至大骂张学良。无奈之下,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兵谏,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软禁了老蒋。积极抗日,确有功劳,也给后世留下了爱国将领的美名。

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只有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每一次决定,都关乎国家命运,历史走向。挣扎在时代转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不平凡又极其复杂的,至于留下的究竟是美名还是骂名,还要留给后人评说。

有时,我们无法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评判历史人物的所有,要了解其明面,也要了解其暗面。再来评论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以史为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枪不放,弃车东北,从风流少帅到民族罪人,张学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qd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