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物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作者: 薛崔愿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09:16 被阅读208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世人多称其东坡先生。

苏轼多才多艺,诗、词、文章、书法、绘画均在北宋历史上占据着巅峰地位,再加上他坎坷的政治生涯和缠绵悱测的爱情经历,书写了他有血有泪、淋漓尽致的一生。

世人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解读和怀念苏轼,我在这里感动着的,是他和王弗遗留千年的忠贞爱情。

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眉州青神县人,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16岁时嫁给19岁的苏轼,这一年是公元1054年。

19岁的苏轼在当时的眉山来说,已算是“大龄青年”了。苏轼七八岁时随眉山道士张易简读书,可以说在启蒙教育阶段,张道士的思想对苏轼的影响很大。

到少年时,苏轼就已看淡功名利禄,常逃到大山中,求道成仙的想法很浓。所以,眉山、彭山、青神一带大大小小的山,几乎都有着少年苏轼的足迹。

苏轼曾有一个姐姐叫做八娘,因父母包办婚姻,将八娘嫁给程之才,可到婆家后没多久,便被婆家活活折磨死了。

苏轼很喜欢他的这个姐姐,姐姐的惨死对一心想学道归隐的苏轼来说,心灵上的影响更加增大,尤其对于婚姻,他更觉得厌恶反感,总是想着法子逃避着。

苏轼少年的时候,父亲苏洵还带着他和弟弟苏辙到雅州住过一段时间。雅州有一豪门人家,主人叫雷简夫,其时为雅州太守,很欣赏苏家三父子的才华,曾亲自写下书信,向当时的朝廷重臣韩琦、张方平、欧阳修三人推荐苏家三父子。

苏轼父子三人在雅州学习期间,雷家对他们招待得非常周到。雷简夫有一女儿,很喜欢苏轼,常常在晚上去偷看苏轼读书,后来干脆向苏轼坦白要嫁给他。苏轼的父亲苏洵本来就感激雷家,也有攀交雷家的意思,而雷简夫也看好苏轼的未来,于是两家父亲便约定此事。

但苏轼根本就没有结婚的念头。雷简夫是个非常有手腕的人,他并不是因科考而入仕的,他的太祖是宋朝初期朝廷中的一名大臣,本是个辉煌的家族,但到他祖父一代时,便让人侧目了。他的祖父是一个喜欢揭人短处的人,在朝中臭名昭著。再到他父亲这一辈时,名声就更不值一提了,他的父亲因乱伦关系被他舅舅告发,朝廷将他父亲和祖父一并贬职。由于身后有父辈和祖辈的臭名,雷简夫没有参加科考,但他结交名人和拍马屁的功夫可说是当朝第一,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天才的社会活动家,朝中的多数重臣、名臣,列如王安石、欧阳修、韩琦、司马光、宋祁、张方平等,他都能接触和交往。后来枢密使杜衍将他推荐给仁宗皇帝,雷简夫终于得以任用。

正因为雷家有这种太过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苏轼并不喜欢雷家,尽管雷简夫是真心的在照顾和推荐苏氏父子。

看着父亲和雷简夫就这样包办自己和雷小姐的婚姻,“不欲婚宦”的苏轼急在心里,可是又反对不了父亲,只好随口敷衍说:“我现在事业未成,暂不考虑婚姻,等我今后登第之时再来聘婚,娶雷小姐为妻。”

宋人《东园丛说》记载着这件事:“王子家言及苏公少年时,常夜读书,邻家豪右之女,尝窃听之。一夕来奔,苏公不纳,而约以登第后聘以为室。暨公及第,已别娶仕宦。岁久访问其所适何人,以守前言不嫁而死。其词有“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之句,正谓斯人也。“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一作寂寞沙洲)冷”之句,谓此人不嫁而亡云也。 ”从这段文字的记载来看,雷家小姐还真的很坚贞,当初苏轼被逼之下的一句敷衍的约定,她反而认真,一直在等苏轼来娶她。后来发现苏轼做了官,且娶了王弗,方才知道别人对自己根本没有那个意思。

然而苏郎虽无意,自己却是认真的!此生没了苏郎,自己活在世上也无意义,于是雷小姐便在强烈的忧郁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段文字中的王子家指的是王浚明,是苏轼弟弟苏辙的三女婿 。看来这段文字记录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

只可惜雷小姐爱一个人没有错,只是情深缘浅不得意!关于少年苏轼对婚姻的反感,苏轼后来在《与刘宜翁使君书》写道:“轼龆龀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这里的“父兄”是指父辈和兄辈的意思,既包括父亲苏洵,也包括伯父苏涣及堂兄苏不欺、苏不疑等,他们强迫自己跟雷家小姐结婚,是想攀附雷家。虽然最终并没有与雷小姐结婚,但在父兄们的强势压力下,苏轼知道这辈子“不欲婚室”是不可能的了!

苏轼用这种“逃窜山林”的方式躲避着婚姻,躲避着父亲施加的压力,一直到19岁遇到王弗为止。

苏轼和王弗是“自由恋爱”。相传王弗的家乡有一个天然鱼池,只要游人一拍手,鱼儿就会跳跃着涌过来。王弗的父亲是乡贡进士,在家乡颇有点声望,有一天心血来潮想为这处风景名命,便邀请远近的青年才子前来聚集,各自为这奇景命名,王方这次也有点暗中择婿的意思。当然这次苏轼也在其中,众人七嘴八舌说了许多个名称,王方均觉得不满意,直到苏轼题出“唤鱼池”三字,王方才连连说妙!哪知躲在窗帘后的王弗自己题的也是“唤鱼池”三字,二人的想法不约而同,王方便在内心认定苏轼做自己的女婿。

其实,青神县的王家虽在当地有些名望,但乡贡进士仍只能算是个小户人家,跟眉州的苏家相比,地位上差距仍很大,苏家有上百亩的田地,当时最少也算得上中等人家了。而苏轼的父亲苏洵与王方之间并无交往,也不熟识,所以,单是王方自己想苏轼做女婿还不一定就成,况且苏洵的心思还是在雅州的雷家身上。此时的苏轼父子已不在雅州,返回了眉州,而苏轼则在青神县中岩这个地方求学。

中岩隔王家庄不太远,爱四处逃窜的少年苏轼经常前去这个乡贡进士王方的家。作为小户人家的女儿来说,王弗并不象其它大家闺秀一样,常年关在绣花楼里,不与外面陌生人相见。小户人家管教不会太严,礼数也不会太拘于形式,所以小户人家的女儿悄悄外出,那是常有的事情。同样,年少的王弗免不了时常会“溜”出自己的闺阁,去外面走走看看,即便她呆在闺中,也会时常推开自己的小轩窗偷看外面过往的人儿。所以远近的人们都知道王家有一个美丽精致的小姑娘叫做王弗。

在中岩求学的最初,苏轼就见过几次王弗,虽然王弗的美足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虽然这个小姑娘总是红着脸从自己身边快步走过,虽然她偶尔也会侧着脸对自己羞涩地一笑,但苏轼并没有想过太多,没有去想象过王弗的心思。直到王弗和自己不谋而合地题出“唤鱼池”后,苏轼突然间开始留意起这个美丽的女孩来。

要知道苏轼是个天性豪迈、不拘小节的人,对这个时常走出闺房的王弗,苏轼不但没有认为她“出格”,反而感到王弗的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吸引自己,在敲开自己“不欲婚宦”的心扉!于是苏轼开始主动去接触王弗。

年轻人的感情往往升温得很快,情感的大门一但被冲开,苏轼便彻底的走出了对婚姻恐惧的误区。他开始和王弗私下会面,甚至一日不见王弗便会心烦意乱。

从苏轼读书的中岩到王家之间有一片松树林,俩人经常各走一半的路在这片松树林约会,有时是在晚上,皎洁的月光穿过松树的缝隙,温柔地照在他俩的身上。林间的鸟儿有时轻拍着翅膀,仿佛在偷听他们甜蜜的情话。

有次,晚上约完会,苏轼回到中岩后翻开书页,可眼前浮现的全部是王弗甜甜的笑容。苏轼辗转反侧,想着心上人竟一晚不眠,天刚朦朦亮时,苏轼便偷偷的跑到王家楼下,而这时早起的王弗已打开闺房的窗户,苏轼并没有惊动她,只是静静地、偷偷地、含情地看着她在窗边梳妆打扮。

19岁这一年,苏轼将自己与王弗的爱情告诉了父母,并且强调今生若想自己结婚,非王弗不娶。看着曾经一心想学道隐身山林的儿子有了这种大转弯,父亲虽然还惦念着雅州的雷家,但看着儿子的态度非常坚决,同时心中也对包办女儿八娘的失败婚姻深感后悔,于是便同意了这门亲事,并且通过名媒的形式,用重金将这个儿媳妇娶回了家。

别看王弗只有16岁,在今天看来还只是个未成年孩子,可是嫁到苏家后,勤俭持家,为人处事极尽周到,深得苏家上下称赞,尤其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更是特别喜欢这个儿媳妇,苏母程夫人是个知书达理的人,父亲苏洵经常在外出游,家中教诲子女的事基本上都是程夫人完成的,对于古今成败之事,程夫人都能指出要点。

苏母非常欣赏这个同样知书达礼的儿媳妇王弗,只可惜婆媳二个仅相处了三年多,苏母便去逝了。在苏轼和王弗谈恋爱的时候,王弗并没有显露自己读过很多书,有很多学问。那个年代,女子是不进学堂读书的,王弗的父亲王方是乡贡进士,学问很深,深受父亲的感染,聪明的王弗自己在闺中看了许多书,学了不少的知识。就是在婚后初期,苏轼也还不知道这事。但每当自己看书的时候,妻子王弗总守在自己身边不离开,苏轼偶然有遗忘的篇章,王弗都能在旁边作出提醒。苏轼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又问了王弗许多文章和知识,王弗基本上都能知晓回答,至此,苏轼方知自己娶到手的不仅是个贤能的美女,还是个才女,于是对她的爱又加深了一层。

除了生活外,王弗也极其关心苏轼的人际交往,苏轼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大而化之的人,总以为天下人人都是善的,没有坏人。

苏轼中进士后,开始离开家乡眉州去做官,王弗是他政绩上最好的帮手,她时常提醒苏轼说:“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意思是:现在我们远离了父母在外做官司,你一定要按父亲的教导做事,不可以不慎重!

有一次,有人前来找苏轼谈天,王弗则在屏风后听他们言谈,等那人走后,王弗出来问苏轼:“你如何评价此人?”苏轼想了想,好象没什么不妥。王弗说:“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意思是:这个人,跟你说话时左闪右躲,自己没有观点,只是看你的意思所向,然后拍你的马屁,你何必跟这样的人说那么多呢!

主要参考文献:《苏轼传稿》《苏轼评传》《东坡乐府笺》。

相关文章

  • 雪至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 孤城|一声叹息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燕雀声声, 知为谁伤?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世人多称其东坡先生。 苏轼多才多艺,诗、词、文章、书法、绘画均在北宋历史上占据着巅峰地...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无数个难眠的夜晚,无数个恍惚的瞬间,我都会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想起一些事,一些人。 那个时候我是多么美好啊!一切都...

  •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此典句出自〔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 情书  三行 文字控

    纵使相逢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与汝拂袖擦肩过, 回头望,浊眼相对, 泪汪汪。 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

  • 路人(作者/西贝)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 妈 妈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

  • 人间最美是情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 忆友——致已故友人吉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wx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