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我的手机上都会收到一条提醒,大致内容是“你上周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X小时”,这周也不例外。平均算下来,我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达到4个多小时,这让我很吃惊,在我印象中没有这么多时间,但事实胜于雄辩。
虽然花了这么多时间在手机上,但是我并没有通过手机得到什么,大部分时间我是在微信上浏览一些没有意义的文章,看一些没有意义的消息,弄得眼睛还挺疼。于是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来改变一下这个状况。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用于看手机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上班时,我将手机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防止自己控制不住去看手机。 古人讲物物而不为无所物,手机从最开始的工具变为现在的玩具,对于玩具人们总是不知不觉陷进去。我感觉手机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在有手机的情况下我甚至无法专注于某一件事情。我的同事有个极端例子,每隔三五分钟必看一下手机,否则就会无所适从。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改变这个问题。
1、确定明确的使用目标。手机是个工具,更是一个玩具。有时我们可能只是想打个电话,但打开手机之后,铺面而来的是微博、微信等媒体端推送的头条消息,好奇驱使我们不由得点开一个个链接,最后可能电话打了一分钟,但浏览手机十分钟。 所以明确打开手机的目标,打电话也好,发微信也好,做完之后视线就应当离开手机,不给自己留下看手机的机会。
2、不用手机的时候最好放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目之所及皆会触发所思所想,看到手机就会忍不住的想去看一看,浏览一下当前消息,陷入又一轮的手机时间当中。 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手机放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我现在的做法是把手机放在抽屉里或者用一本书盖起来,总之看不到就行了。人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看到了就会想要,看不到就会淡忘。
3、浏览消息要适度。大部分时候我发现自己使用手机是在浏览消息。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与这个世界的距离就是一部手机,获取信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容易便捷,我告诉自己使用手机浏览信息是在学习。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确实使用手机获取信息了,但不一定都是在学习。 学习是一件需要深度思考投入的事情,如果只是浏览一遍获得的信息其实很肤浅,只属于“知道”的范畴,与真正的学习不同。遇到这种需要深度学习的文章和信息,不妨打印出来细细品味。有人说拿着手机就可以学为什么还要打印出来,但我总觉得打印出来拿在手里的东西更有感觉,更加容易让人投入。
手机是工具,不应成为玩具,更不应当在上面浪费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