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余老诗写作研习社在诗歌里我最不纯粹
第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出炉,我又拖后腿了?

第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出炉,我又拖后腿了?

作者: 余老诗写作课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15:00 被阅读10次

    据人民日报,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4.67本。

    图片来自:微博 每日经济新闻

    看到这个数字,我默默开心一下:好在我去年读了一些书,没有拖国民后腿。

    论收入,我拖国民后腿。

    论消费能力,我拖国民后腿。

    论睡眠质量,我拖国民后腿。

    论身高颜值,我还拖国民后腿。

    哎呦妈呀,论读书,我可以不拖国民后腿了吗?

    以上图表中还有个十分有意思的排名。

    城市阅读指数排在前10的城市分别是:

    1.深圳 2苏州 3.北京 4.青岛 5.杭州 

    6.南京 7.上海 8.合肥 9.武汉 10.福州

    怪不得,我越来越爱杭州了。

    一个山美水美,又充满书香气的地方,怎能不叫人陶醉于此呢?

    说起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说读书有什么意义,微博里收集的回答,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以上3图均来自 微博 每日经济新闻

    这样的回答,带着鲜明的个性和毫无掩饰的真诚,的确能赢得大家的认可。

    不过,静下心来细细琢磨,读书的好处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到点子上的。

    日本的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写作了《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一书,从科学的角度归纳了读书的好处。

    让我们对读书这件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茂木健一郎,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院和法学院。曾任职于理化学研究所和剑桥大学,以“主观感觉”为关键词研究大脑与心的关系。

    他经常被人问:

    所谓有智慧的人都在读什么书?

    阅读会带来怎样的好处?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想必,茂木健一郎在写作《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时,一定会考虑读者的这些问题,使书本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接下来,我为你说说他这本书中提到的阅读好处,相信能带给你更多有价值的启发。

    01  读书,站得高,看得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没错!要想看得远,就得站得高啊。

    如果一个人被人形容“目光短浅”或者“井底之蛙”,这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道理很简单:

    对工薪一族而言,有远见,才能更好地规划生活和人生,不至于出现临时抱佛脚越抱越紧的窘境。

    对老板、企业家而言,有远见,才能有未来,将事业做大做强,不至于画地为牢,局限于眼前利益。

    对于领导而言,有远见,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为大家指明发展方向,不至于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那么,为什么说读书能帮助我们站得高看得远?

    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一书中,指出了读书带给我们“3个度”的提升:

    高度、广度,和由此而来的自由度

    如果把读的书比作是脚下的砖块,那么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我们会站得越来越高。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随着读书渐多,他对事物的认识也在“加高”。

    你看,孩子对自己父母的认知,是从吃穿住开始的。他会觉得,给我吃穿、和我住的人就是亲人。

    再大一些,通过读书,他会明白父母给予他的不只是吃穿住行方面的物质满足,还有情感上的疼爱。

    再往后,读了更多书,他就该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不是让自己啃老,而是独立成长,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人。

    个人成长,认知高度提升,离不开读书。

    北大教授谢勉先生在《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曾说: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她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

    然而,人们通过读书,却能进入不同时空,进入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超越了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不仅多识了草木之名,而且还可以上溯古今,下及未来。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很显然,谢冕先生所说的读书能带来对有限生命的超越,这其实就是一种宽度上的增加。

    我们读《诗经》,可以了解先秦时人们因战争而起的思乡,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们读《史记》,可以穿越时空,来到《鸿门宴》,看一看刘邦项羽这一对曾经的历史枭雄,如何你争我夺,掀起一笔笔惊心动魄。

    我们读《红与黑》,可以回到欧洲王政复辟时期,窥视个人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怎样经历荣辱起落。

    即使我们足不出户,依然可以通过读书做到拓宽生命与时间的宽度。

    一天只有24小时,但读书让我们超越24小时。

    用作者茂木健一郎的话来说,脚下的高度越高,宽度越宽,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度自然也就越大。

    同时,读书让我们对生活和未来做出某种“预防”。

    比如,读了《永别了武器》,人们会对战争的荒唐与残酷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希望世界和平、远离战争。

    读书的高度,就是你人生的高度。

    02  聪明的大脑,读书来锻炼

    为什么读书能锻炼出聪明的大脑?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给我们两个很专业的回答:

    第一,读书可以打磨我们的语言能力。

    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语言能力强,思维能力就强。

    第二,读书能制造“多巴胺”。

    作者指出,不论你是豆蔻年华,还是垂垂老者,大脑都可以得到锻炼,并获得持续成长。

    大脑的成长模式是建立在“快乐”基础上。

    试想一下,当我们捧着一本精彩的名著,读到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存在,那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呢?

    哪怕只是一本金庸的武侠小说,也会让我们在其中痴迷良久、流连忘返。

    林海音的《窃读记》有这样一句话,“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买不起书,却渴望读书,要不是读书带来巨大快乐,年幼的她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内心对店老板的恐惧?

    林海音后来成长为一名作家,她的《城南旧事》,2000年列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新课标中学生必读丛书”。

    你也许会说,那是人家天生爱读书。

    那么,是不是不爱读书的人就无法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巨大好处呢?

    不是的。

    作者认为,对那些不爱读书的人来说,机会来了。因为越需要努力,效果就越明显。

    苦尽甘来,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是最多的。

    这就告诉我们,选择书籍不要过于浅显,也不要过于艰深。

    跳一跳,够得着,是最适合的。

    03  读书,不仅有面子也有里子

    如果你要问,一个普通人做点什么事,才是最有面子的?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的作者茂木健一郎,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读书。

    电影《情定落日桥》,讲述了女主人公十分喜爱读书,可是她一直无法找到知心朋友畅聊读书。

    后来遇上了一位男孩,男孩家庭不富裕,却聪明好学。两人一见钟情。

    这就是读书带给人的魅力。

    民国才女林徽因,追求她的人,有如过江之鲫,多得数不清。

    其中值得一提的三位大人物,是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

    梁思成曾经问,你为什么选我?

    林徽因回答: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很长,我已经准备好用一生来回答你,你准备好了吗?

    你看,读书人对爱情的回答都与众不同。这就是里子。

    知识女性,不仅更受欢迎,而且更容易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著名诗词学者叶嘉莹,受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91年获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成为该学会有史以来唯一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取得如此成就,你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她曾经遭受了怎样的苦难吧?

    叶嘉莹女士95载岁月如流,少年时,在北京失恃;青壮年在台湾身陷政治上的白色恐怖;晚年大女儿遭遇车祸遇难,多年来奔波……尝尽人生百味。

    是什么让她在历尽人世间的苦难之后,仍能活成今天这般气自华的样子?

    叶嘉莹从小诵读经典,学习英文,把深院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对。

    她说,读古人的诗词,就使古人的生命,在你的心中再一次地复活起来。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一件事情,所以读书是一种享受。

    从读书中汲取知识和生命的养分,使她有抵御苦难的力量,获得活着的趣味和意义。

    对于普通的劳动者而言,读书又能带能什么样的“里子”呢?

    当一个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他那个简陋的小屋子,一翻开民间故事集,瞬间觉得满屋似乎金光闪闪。

    读书,让一个凡人不陷于现实的枯燥、乏味与痛苦,使他内心世界总有一些不同于现世的精彩。

    这意义便是生存之上的东西。

    读书吧,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失败还是成功。

    读书的那一刻,你是最美的,也是最可爱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出炉,我又拖后腿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fl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