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807160/37bd69a37c308c9b.jpg)
(一)
《光辉岁月》中的梁珊珊,在9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型国有钢厂宣传科工作,三年后,钢厂倒闭,个人下岗。
回到家复习半年后,她考上了研究生,第二次走进校园,成为一名学生。
2004年硕士毕业后,她再次走向社会,在最好的年华进入职场,年轻的她血气方刚,努力打拼,踌躇满志,勇往直前。
那时候的她,被精美的物质世界深深吸引,像所有年青人一样,被物质的激流裹挟着,将自己披挂起来,像百侵不入的女金刚走向职场,因为维持表面的光鲜,也是一种武器,她志得意满,毫不退缩。
未曾想,2009年发生金融海啸,动荡风波席卷大陆,影响了她的生活,先是男友一夜之间不知去向,收入受到影响,之后就是房贷偿还不上,再后来,房子被银行收回……
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地全部倒掉,仿佛在一夜之间,她又回到了过去。
于是,她再一次鼓起勇气,回到学校去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后,她以33岁高龄毕业。
她希望在北京,能找到一份高校任教的工作,但都被拒绝。
此刻的她,对于物质的追求已经减弱,既没有了那份敢拼敢打的冲劲,也没有了争个你死我活的横劲,而是考虑到应该呆着亲人身边,寻求安稳现世的生活。
没有犹豫,她回到了小县城家乡,做中学老师。
一个博士,在县城当老师,似乎有些大材小用。她成了县城的一个传奇。
她主张引导孩子们追求内心的真我和快乐为主,希望学生去领悟诗词歌赋的意境,以唤醒欣赏美的灵魂。
然而,这与现在的教育背道而驰,小县城的高中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是培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态度和能力。
在这其中,就要抛弃自我,弱化自我,才能让那些狞诤的知识进入脑海储存,再大批量地批发出去。
所以,她的教学水平,总是被评为差评。
(二)
在家庭中,因为她的学历最高,所以成为家里的主心骨,妈妈和弟弟一旦遇到点事,都要靠她去解决。
她是他们的希望,她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家庭。
于是,她背负着这样那样的希望,去解决大小事情。
但是,总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无论她怎样去做,难题总不能圆满地解决。
为此,她总是陷入内疚和自责中,觉得自己很无能,辜负了家人的期望。
回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顺畅,左右为难,在生活中尚且如此,在工作中更是如此。
她总是游离在主体的边缘,与大家不能打成一片。
在教学上,她并不倚重学生的成绩,而更看重情怀,而这东西偏偏不考。
人们追求的名与利的原因,是因为它能带来生活上便利和工作上的认可,至于其他高层次的追求,暂时让它靠边站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5807160/b2a81606f5072b05.jpg)
(三)
越清醒,越难受。
自我矛盾中,她很失落,对于人情与法律的选择,对于期盼与结果之间的差距,她都无法平衡。
因为无法摆脱生活中的困扰,反复纠缠于其中,不胜其烦,而她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远,心理十分茫然。
她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有些地方就是不对,她却无法板正它,只能任其发展下去。
这,让她更痛苦。
在这种心境下,想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她就会联想到一个个的通关:婚姻——家庭——生育——教育——生活——医疗,要经历一个轮回,她不免就感到头痛。
为了避免这些枷锁套在自己的头上,她选择了放弃婚姻,在谈恋爱之前,就把它掐死,这样,它就不会生长、发育、结果了。
(四)
错位的学历不可怕,错位的工作却能使婚姻错位,最终导致错位的人生。
学历错位
别人攻读博士,一口气用了十年,而梁珊珊则因中间在社会上工作了三年,备考了一年,所以比别人蹉跎了四年。
就是这四年的时间,使得她对于社会的认识与在校生迥然不同,她经历过下岗风潮,也感受过职场拼搏的艰辛。
所以,在毕业后,她最理想的工作就是去大学当一名老师。
以33岁的年龄走向社会,虽说是博士,也同样面临社会的挑选,应聘单位会首先考虑你的婚姻问题,之后就是生育问题,相比较男生而言,女生自是失去很多优势,况且是大龄女青年。
她完全可以退而求其次,去中学应聘。虽说中学老师的教学压力较大,但是,以她博士的学识和能力,应该能应付。
虽说学历错位,但这偌大的北京市,机会还是有的,毕竟是国际化大都市,有极强的包容性,如果到有竞争力的中学去,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她无疑会受到学校的欢迎和肯定。
教学环境很关键,越是好的学校,越重视素质教育,而这无疑给像梁珊珊这样的人,提供一个宽松教学的环境,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学校教学气氛活跃,才容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无论如何,她拼了命地学习,就是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留在北京,无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她放弃了北京的工作非常可惜。
工作错位
回到小县城,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学校的教学水平更低,应试教育实行多年,仍是占主导地位。
因为教学资源有限,教师的水平有限,就只能因陋就简,根据多年的教学习惯,还是实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延续多年的习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
梁珊珊每天混迹于一群本科生之间,不免有鹤入鸡群之嫌,学生的层次不高,老师的教学方法死板,这是多年养成的诟病。
她想变换一种教学方法,以激励和引导学生为主,但没有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因为学校不能以学生的前途做代价,学校输不起。
于是,梁珊珊带着创意而来,她也曾声情并茂,给学生讲解诗词歌赋的遣词美、造句美、意境美,而且身临其境地朗读文章,想引起学生的共鸣。
但是,这些只盯着考试大纲的学生,看到她在无端地浪费他们的时间,无不表现出不耐烦之色。
还有一些不学无术的学生,更不会欣赏这些故纸堆里的东西。
梁珊珊不免有些绝望,渐渐地产生出鸡同鸭讲的感觉。
在工作中没有找到契合自己的节点,工作热情渐渐减退,随之而来的就算混日子罢了。
生活错位
梁珊珊本来属于县城的人,因为多年在外生活,重新回到县城之后,发现自己就像一块肉上的皮一样,被撕掉后,再也长不回去了。
她以尴尬的年龄回来,发现同龄仿佛的人都有家有业,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
家里人也不理解她,回到小县城的举动,更没有共同话题。
她本来应该有个家,但是,小县城里,有几个有博士学位的人与之匹配?
于是,她被剩下了。
婚姻错位
在学校里,她曾经被介绍给一位六十岁的老教师,弄得她啼笑皆非。
三十多岁,在大城市正是花容月貌的年龄,但到了这里,就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时间一长,她自己反而失去了信心,已经适应了独自生活,于是,再不考虑婚姻大事了。
在小县城里,生活和工作会把人们挫成一个个螺丝钉,端正适合地钉在某一个岗位上,严丝合缝地配合着整部机器正常运行。
既然选择了一个高起点,就要义无反顾地像起飞的火箭一样,冲出去,落在一颗卫星上,再开始新的征途,而不是飞出去后,转个弯又折回起点,导致错位的尴尬。
![](https://img.haomeiwen.com/i5807160/e06ae61a14272b4c.jpg)
(五)
定位
定位生活就是打通关,必须一关一关地过,才能有结果。
人生要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实很难。但你的目标和努力结果相差太远,就有点难受了。
从常理来说,一个博士生,至少应该留在科研岗位上工作,才契合她的学历特点,如果走向常规的工作岗位,也应该能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所谓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梁珊珊在读博之后,摒弃了对于物质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世界也在发生变化,转向了对精神的追求,这非常符合她这个年龄段的要求。
那么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位置应该不难。
关键是,她没有再坚持下去,选择留在北京,与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共事,一起共进退。
俗话说:宁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与同好相争,能提高你的水平,与傻瓜相论,则降低你的层次。
无论如何,日子就是要按部就班地过,生活就是打通关,必须一关一关地过,才能有结果。若来个乾坤大挪移,那必然比别人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但你的选择却决定了你将要走向哪里,所以,时刻注意:一定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节点,并就此坚持下去,才能找到未来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