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同事聊天,提起自己的孩子上辅导班,我们家上画画、钢琴,我们舞蹈上了一年就不想上了,没有坚持下来,而这个钢琴课也是天天嚷嚷着不想去练琴,让我费了很多脑筋。同事家的孩子上舞蹈、钢琴,已经都学了三年了,也都过了三级。
我赞叹,您妞还挺有毅力的呀,钢琴都学了三年,舞蹈也学了三年。同事笑着说,是呀,我都想不让她学了,但是她还想学,然后我就更夸她了:您家孩子好有毅力啊。
就在那一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她的孩子真的那么爱学吗?难道就没有想过逃避退缩吗?肯定会有,那为什么她的妈妈看到的是孩子的坚持,然后赞扬自己的孩子,而我却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逃避和退缩呢?难道我的孩子没有主动去上课的时候吗?当然有了,画画课每次都很积极,钢琴课也没有明确地拒绝过。看来,还是我看问题的视角不对,是我的消极视角导致了自己的不自信,也导致了孩子的不自信。
又联想到一件事儿,在外边,别人看到我家孩子总会说您妞好乖呀,我常用的一句回答就是,是呀,好的时候特别好,闹人的时候真是可闹人啦。现在我才意识到这句话对孩子是一种负面的评价,自以为客观表达了孩子的表现,但事实是,哪个孩子不是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呢?我说这句话代表着我认为孩子不够好,不是完美的。那么孩子呢,她会在心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呢。
后来的一件事印证了我的想法,有次我出去买衣服,临走时服务员对我说,您妞真乖,真听话。我听了,当时也有点那种故意地说,是的,俺妞可好了,学习也好,也喜欢帮妈妈做事儿,是个特别好的姑娘。没想到这些话让姑娘大受激励,回家之后主动帮我拿水喝,对我嘘寒问暖。
还有一次听课,老师对我们说,是呀,我的孩子能不好吗,我天天在外面分享育儿知识,一直以我的孩子举例,对外人称赞孩子,表扬孩子,纵使隔着那么远的空间和时间,孩子肯定也会受到这些鼓励,越来越好。
那一刻,我瞬间明白了,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以前我们俩单独相处时,我会在孩子面前表扬她,但真正到了生活化的场景,等我面对社会面对外人时,我内心那个不自信的小孩儿又跳出来,不敢承认自己的好,也不敢承认孩子的好。
自以为学了很多育儿知识,在鼓励孩子方面也有一套,立志要做那种不强势不压制的家长,但是没想到自己没修好,依然是把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信念传递给了孩子。 比如自己的不自信,比如退缩,比如遇到困难时的放弃,比如抱怨别人,比如生闷气,孩子有的这些问题,我全部都有。我自己带孩子时天天想着要夸奖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但在进入外部环境时,我旧有的行为习惯又跑出来作妖,我不够好,孩子也不够好,老公不够好,低价值感延伸到了我的家庭,我的亲人,我的方方面面,一轮一轮地加以强化。
是时候拿出勇气,改变自己了。为自己负责,为孩子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