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公元前578--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也有说谥平仲,又或说谥平,字仲)。今高密人。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城驻地晏城镇在春秋时期是晏子的采邑地,晏城也即因此而得名。采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是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供其课征租税,而主人并一定常住于此地。简单说就是封建领主据有的庄园,通常有围墙,包括领主住所及周围佃农村舍。据《太平寰宇记》载,晏城原有晏婴宅,供其临时居住用。在晏城镇西尹屯有晏婴冢遗址,《齐河县志》载:“晏婴冢,在城西三十五里尹屯东,大可数亩,高二丈余,土人耕耘时,砖砾大于近世所陶数倍,相传为晏婴冢云”。
《晏子春秋》记载: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高缭,晏子属官。高缭做晏子属官三年,凡是晏子吩咐的工作都能老老实实地完成,人缘也不错,三年里虽然没什么功劳,可也一直没什么过错。考核的日子到了,大家都认为他没问题,他自己也认为别说不可能受处分,说不定靠着老资格好人缘,还能升职发个财呢,高缭越想越美,憧憬着美好未来不能自已。
然而,考核的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晏子竟然把他辞退了。有人不解,就去问晏子。晏子说:“我这个人水平不高,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错误。平时就需要有人不时地用礼、义、廉、耻这四种标准不停地来提醒我,指摘我的过错才行。然而高缭跟随我三年,虽然没有做错过什么事,但是他也没有做成过什么事,每天只是我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我说的是正确还是错误,他从来也没有提出过一点建议,对的执行,错的也执行,这样的人,对我有什么用处?所以我要辞退他。”
晏子是一个高明的人,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知道自己并非完人,有错误也有缺点,需要身边的人提醒和监督。而“高缭”式的人物,表面看起来对工作向来是好好好、是是是,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没有不同意见,貌似听话,但其实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不提意见不外是不会提或是不想提。不会提就是水平不够,只会做传声筒、复印机,这样的人,自己做了什么,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而不想提就更不对了,一是为了保官帽,怕得罪人而不敢提;再就是故意不说,这就更可怕了。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明哲保身,错了没责任,对了有荣誉的态度对事业是非常有害的。
我们对晏子式的领导点赞。他们知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他辞退的只是“高缭”一个人,得到的却是富有朝气,“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的大好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