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75286/251666c45feb3027.jpg)
写作一定不是一件只凭一时喜好而决定的事情。
它跟世上所有成功的事业一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输入,要想在写作的路上崭露头角,要想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远出人头第,一定是经过长期乃至一生品读经典来完成的。
经典文字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最好的文字。
好的文字都是相通的。何为好的文字?好的文字有三。首先能启迪人的智慧,其次能修正人的内心,最后给人们带来阅读上的快乐和感悟。
能做到这三点这样的文字一定会是让人读来明心而见性的。
读《经史百家杂抄》庄子篇,让人感觉到一种超然,那种历经过一切看懂了一切抛开了一切的超然,那种玩乐于山水之间,世间万事万物都飘然于身外的超然,这种人生的大智慧在经典中缓缓流入心间。
孟子篇让人从内来养浩然之气。他的文章和老庄的文章遥相辉映,珠联璧合,一个由内来养心一个在外看淡一切得失,内外兼修才能独善齐身不能不说他们在人的修为上是相通的。
说到修为让我又想到了出自《诗经》里的一首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君子的修为是潜心打磨出来的,一个人如何能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内在的自我修为,用心的修身致道,仪表的得体大方,并保持一颗喜乐之心,这样潜心的修为从遥远的古代就开始了。
现代的我们更应该内外的不断兼修使自己变得更好,完善自己的德形。
人毕竟不是独立的,一个好的德行人要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如何能在嘈杂的社会上交到知心的朋友?
这些在经典中你都会学得到。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指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
这篇经典使我想到了当下,前一段假疫苗事件沸沸扬扬,这难道不是因为某些人因“利”字当头而相互勾结在一起造成的吗?
这样的小人结合在一起多了,对社会的危害就大了,它们之间一定是成正比的。
这时候喜欢文字的我们知否文化本身应该是一种提醒和思索的力量。
真心希望每一个喜欢文字的人,能写出正能量的文和启迪人生智慧之文。
希望在古代经典之中寻到真正的道,然后在古代传统和现代创新,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之中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希望一支支清流能唤醒更多的浊流。
古代的文人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的我们一定不要让古典文化凋零,老祖宗的智慧全在其中。
写作是没有捷径的,多读,读好的文章,只有读的多了,量变才能达到质变。
就像母鸡下蛋,只有肚子里有才能下的出来,没准还能下双黄的出来。
网友评论
就像母鸡下蛋,只有肚子里有才能下的出来,没准还能下双黄的出来。
好的文字都是相通的。何为好的文字?好的文字有三。首先能启迪人的智慧,其次能修正人的内心,最后给人们带来阅读上的快乐和感悟。
能做到这三点这样的文字一定会是让人读来明心而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