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霸屏所有网络,是意料之中的。但这部剧深受年轻人欢迎,纯属意外,连编剧和导演接受采访时,都感到特别意外。
按常理来说,现实题材又没有当红鲜肉的电视剧,根本就不是年轻人的菜。但我们身边追这剧的80、90后,却远远多于50、60后,这应该不只是湖南卫视首播的原因。
年轻人究竟在看什么呢?其实不难理解。这些年,传媒为我们输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年轻人也出现了对应的病症,有专家称之为:少年早熟、青年晚熟。在媒体的渲染下,少年过早走进青年世界,可是青年却因为没有深入思考生活,永远不会成长。
年轻人每天生活在过度娱乐中,看不懂人性善恶,更体会不到人情冷暖!我们真的看够了满屏神仙谈恋爱,满眼古人讲笑话,即使再养眼的小鲜肉,也有看饱那一天。所以当我们终于看到一部电视剧,表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就产生了无限的热爱。
这部剧究竟说了什么,其实很难概括,每个人都看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正因为这样,这部戏也被称为官场版《红楼梦》,所以我们就用《红楼》中的三幅对联,来简单描述年轻人版《人民的名义》。
以下内容有剧透,胆小勿入。
身后有余财还不肯善罢甘休,直到无路可走时才想回头。1、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部剧开头就燃爆了,应该没人能忘记那一墙、一床、一冰箱人民币!小官巨贪赵德汉的扮演者侯勇,演技炸裂,将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贪官形象刻画得入骨三分。
最可悲的是,他占有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还是不肯收手,即使生前一分钱也不敢花!直到人生再也没有未来,他才想起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自己一路是如何走来,可是永远无法回头了。
作为一个精彩的开篇,这个人物奠定了整部戏的基调,“忘缩手”、“想回头”也成了所有反面人物的标配。祁同伟就是这六个字的又一个实践者。
贫寒的青年,出色的学生,祁同伟的梦开始的地方,是作为山村里的缉毒英雄。可是当他被现实打败,为了得到老丈人的庇护,向大他十岁的老师下跪求婚,他将一生的尊严都跪掉了。
从此以后,他青云直上,一路高升。他“忘缩手”,也不能缩手,只能越陷越深,为了自己的权力和欲望不择手段着。直到最后,再也无路可走时,他又回到了缉毒的小山村,见到救过他的老人,希望一切可以回到起点。
只是真的回不去了,祁同伟最终只能长啸一声,以死谢罪。他始终怨命,但让他坠入深渊的不是命运,而是他那无穷无尽的欲望。
每个人都曾年轻过。一无所有的青年往往一往无前,他们无所畏惧,自然无可抵挡。但当这些青年渐渐拥有了一切,他们不会满足,反而会想要得更多,这时若陷入欲望的漩涡,就可能万劫不复。
每一个成长中的人都应该知道,“知止可以不殆”,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身陷危险。当眼前真的无路可走时,永远别想回头,谁的人生都只能走一次。
世间之事处处是学问,人情世故处处有文章。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年轻人总是青涩的,经过社会的打磨,那些棱角才会变得圆滑。但对世间人情是真的明白了,还是昧着良心刻意逢迎了,还是有所不同的。
《人民的名义》里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一一六”事件了。工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利益与拆迁人员进行对峙,不小心点燃了汽油,导致三十多人烧伤,各级领导都到现场指挥救援。
这一夜过得十分艰难。退休老干部陈岩石和工人一起坐在铲车前,抵抗强拆。市委书记李达康最终放弃了拆迁计划,将自己的外衣送给陈老,要求下属为老百姓发放早餐,并当众道歉。
本该同样在现场的公安厅长祁同伟,却是在高育良老师家电视里看到了这一幕。高老师指着电视说:你看看人家李达康办事,甩你多少条街。祁同伟还有些愤愤不平,觉得这表面文章谁不会做。
后来,得知陈老和新来的省委书记有些渊源,祁同伟也做起了表面文章,专程跑到陈老的疗养院扛起锄头翻地。恰巧遇到省委书记,给人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负面印象。同样是表面文章,却不一定谁都能做到点子上,做好表面文章是需要情怀和情商的。
说来有趣,戏里最有情商的要数两个年轻干部身边的女人。
侯亮平的妻子钟小艾,比她老公级别还高,处理人情世故也更加有水平。由于深谙处世之道,她能在关键时刻对老公进行开导,告诫,甚至是批评。当侯亮平离开北京时,她能将危险分析得明明白白,当侯亮平遭遇大难时,她能亲自前来陪伴,有人说这样的婚姻过于完美了。
祁同伟的情人高小琴,也有些本事,常常获得“识大体”的赞誉。她面对一众高官,神色自若,不卑不亢。在第一次见侯亮平时,就表现出极高的素养,能随口举出克林顿与检察官的故事。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她修炼的一项内功,是她上升通道中,除美貌外最重要的筹码。
但这两个人的情商却不太相同,不仅仅是因为出身,更是因为钟小艾是通过学习和经历来培养自己的情商,而高小琴是通过逢迎和扭曲来“整容”自己的情商。
年轻人“整容”情商是速成的,却治标不治本,培养情商是漫长而痛苦的,却能彻底改变自己的面貌。所以每一件看似是表面文章的事,都有着深层的积淀,做什么,怎么做,背后隐藏着完全不同的思维逻辑。
从年轻到年老,努力向世间人、世间事学习,或许是一生都写不完的文章。
把假当真,那真的也就假了,把无当有,有的也就没了。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人民的名义》在年轻人热爱的豆瓣社区里,评分曾高居9.1,现在逐渐降到了8.6,依然是国产电视剧的骄傲。豆瓣评论上争议最多的话题,就是这部戏的“真”和“假”。很多人认为这部剧取材于现实,是真实生活的表现,应该打高分。有的人认为戏里有的台词脱离现实,不够真实,应该打低分。
其实,戏剧作品本应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部完全写实的片子就不叫电视剧,而叫纪录片了。如果我们把假的电视剧完全当成真实生活,那生活中的真实就显得虚假了,戏里戏外都没有绝对的真和假。
戏中的高育良书记一直以德高望重的老师形象出现,和结发妻子恩爱非常,可最后却被发现早就另娶娇妻生子,和利益集团绑在一条船上。究竟哪一个才应该是真实的人物?人们分不清。
剧中的李达康书记呼声最高,圈了不少90后粉丝,带红了剧里的东西成为淘宝爆款商品,还创造一系列表情包。但这个一心为GDP的书记,却依然是家庭中的失败者,没有对妻子的关爱和温暖。究竟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人物?人们还是分不清。
但有一点真实,人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戏里对婚姻与人性的探讨,是一个真实的缩影。没有纯粹的幸福,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这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让每一个人去思考自己究竟想拥有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本来都有自己独有的美好,可是很多人却把它们弄丢了,去追求那些别人所谓的“好”。当追求那些无谓的东西,把“无”当“有”时,我们原来拥有的一切也将消散。
这部大叔的戏,年轻人需要看,但不是执着于真假。我们透过别人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初心,那才是真正需要“有”的东西。
《人民的名义》初心是人民,我们每个人的初心又是什么呢?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碎碎念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愿我们不忘初心,都演好自己的戏!
记生活中成长事,看影视里世间人。每周遇见兰月,一起成长!
兰月:写兰芳月朗的文字,记光怪陆离的成长。著有《熟悉的香港,陌生的HONG KONG》即将出版发行。
转载请简信,已开启维权,谢谢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