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尺度

作者: 八素 | 来源:发表于2016-12-01 01:03 被阅读29次

由一个用户反馈想到的——需求的尺度是什么?
用户的需求总是层出不穷,该给什么功能,不给什么功能,什么功能又要做到什么程度?

作为产品经理,用户说的我的产品有什么问题,哪儿不好用,每一句话都是有价值的,值得揣摩思考;用户要给我建议或者解决方案,绝不浪费一秒去听。

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或者需求,有冷静的判断力。尤其是新需求,谨慎为之。做什么不做什么,需要全盘考虑APP的产品定位以及战略目标。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需要满足,用户也不一定那么着急。想清楚再做决定。

比如今天用户提了一个需求:直播课程能不能提供录播回放功能
用户的理由是:课程直播时不方便听课,希望课后可以复习课程内容。

关于直播时给不给回放这个问题,我们内部也讨论了很多次。

方案1:应该提供
优点:学生可以更灵活学习。
风险:学生有可能会因为觉得有回放就不再来参加直播,直播人数会下降;过后学生并一定会再去看点播课程,则学习效果会打折扣。

方案2:不应该提供
优点:学生会更重视直播。错过就没有了,这个刺激会无形中给他们好好听课的压力,因为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也许就比较好。
风险:时效性强,很想上课却又因为客观原因错过直播时间的用户体验会比较差。

这两个方案各有利弊,哪一种更好并没有标准定论。
最开始我们在讨论之后选择了方案2,我们的判断是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一般人都是比较容易懒惰松懈的,加上时间的限制会让学生更珍惜每一次上课的机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上线之后,果然陆续就开始收到类似的反馈。
“为什么会员专属直播课程没有回放功能?”
“我那个时间有课程冲突了。”
“直播的时间我正在上班啊!”
反馈的数量每星期总能遇到一些,更有甚者半夜给运营的同事发几十条微信问,为什么不能提供这个功能。他们的态度表明:没有回放不合理,这让我们感觉很不方便。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在群里表达意见的这几个用户能代表所有的目标用户吗?
开了直播回放真的能让他们满意吗?

学生为什么要选择来听课?因为他们觉得听了这个课程会对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提分,可以考过。他们的核心需求是——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

那么通过考试的方法有哪些呢?背高频词提高词汇量、看点播课程学习答题技巧、刷真题不断练习提高能力水平,多听原文提高语感熟悉材料,听预测课程押题等等等。

结合用户希望增加回放的具体场景来说:
会员专属直播课程内容有两种:1、答题技巧讲解 2、考前预测押题
答题技巧课假如错过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损失。因为这些知识点在点播课程里都有,会员可以免费观看。直播课程和它的区别是会换成新的案例,但是核心的方法是一样的;考前预测押题错过了,预测嘛,听了也未必考到,考到未必能答对。

结合老师的答题技巧,不断加以练习,才是提高能力的靠谱途径,这样的方式复习才能更大概率地通过考试。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会员专属直播课功能加不加回放功能,也许对于满足用户的根本需求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

但是。
但是用户感受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为什么学生这么执着于直播课?
录播课内容虽好,但是受到形式的限制比较单调,容易视觉疲劳注意力分散,对学习自制力要求高。而直播课的优势是:直播课有老师实时带着学习,时不时调侃乐呵几句,相对有趣好玩。一样的内容,在快乐学和枯燥学之间当然前者更有吸引力。

品牌和口碑让学生对直播课程的预期变高,时间的限制让失去这个课程的概率变大,也许会让用户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全感。学生也许会有这样的心理——我购买了你们的服务,这个课程是服务的一部分,是我的权益,因为你们对时间的限制让我无法听到到这个课程,这太不合理了!

所以啊有的用户反馈时情绪有些激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我们的会员条款里没有承诺过应该提供回放功能,但是用户觉得应该加,也是合理的。

用户的需求不一定都满足,需要理性客观地分析背后的原因。什么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有时候讨论是一回事,实际应用又是一回事。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选一个我们觉得合适的方案上线,然后根据用户反馈调整策略。

嗯,我们现在改成了提供回放功能。
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吗?我依然觉得未必。

需求的尺度啊,需要不断揣摩。只能说在做决定功能,想清楚每一个方案的优点与缺点,扬长避短。做好应对即可。产品经理的工作里,有时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以上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需求的尺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nt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