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写一篇关于大尺度的建议,恰好coolcatcafe老师发来一个学画苹果的例子。
说有三位老师教学生画苹果。第一位老师提着一篮苹果走进教室,让学生每人上去拿了一个,看,摸,闻,吃。然后布置作业,把苹果画下来,回去给爸爸妈妈看。学生凭印象画出苹果。第一次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子,第三次才画得有点像苹果。第二位老师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然后把苹果放在讲台高处让学生画,学生边画边看。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就有点像苹果了。第三位老师拿着红白两只粉笔走进教室,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画苹果,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模仿,先看我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然后找几个点来,连起一个弧形,上面再画一个苹果枝,最后,我们将外面的方形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大家看像不像苹果?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本子开始画。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的苹果。
这个案例来自一本书---《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老师》,原文说第一位老师是美国教师,第二位是日本教师,第三位是中国教师。我觉得这三种教师恐怕美国日本中国都会有,差别只是比例不同,而且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是哪国人,而在于谁的教育理念更正确。恐怕我们得承认,第一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更正确,但是很显然,他的办法见效比较慢,这是一种“输在起点”的教育策略,和我们这里急赤白脸的“赢在起点”的思路正好相反。
这里就涉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了。教育是慢工还是急活?教育是慢工,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成长,而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有许多教师,总是这样责备学生:我昨天指出你的毛病来了,你也诚恳地承认了错误,今天你为什么还犯?你的觉悟哪里去了?你的诚信哪里去了?我的一片爱心被你仍到哪里去呢?愚以为这样的 想法是比较外行的。想立竿见影地纠正学生的某种就习惯,或者想三天两早晨让学生建立某种新习惯,都是很可笑的,这不符合习惯本身的发展规律。据有人研究,一种新的习惯建立,需要100天左右,那么克服某种习惯,也同样需要一段时间,怎么能如此着急呢?他犯了错误,挨了批评,心理也想改,无奈行为已经自动化了,很自然地就会重复,这时候你加大批评力度,只能使他沮丧,焦虑,灰心,甚至破罐破摔。这类情况很多,因此,我劝青年教师耐心一点,宽容一点,学会“轻轻一推,耐心等一等”。学生有点进步就好,积少成多,过一段时间回头看,进步可能就比较大了。切忌总嫌学生进步小,还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一盆冷水就把孩子的进步热情泼灭了。也就是说,看一个学生是否进步了,要用大尺度,不要用小尺度。我拿这个月和上个月比,而不轻易拿本周和上周比,更不轻易拿今天和昨天比。我昨天批评了某个学生,今天他又犯了,没关系,我提醒他一下,我不认为他是成心和我过不去,他有他的苦衷。一个月以后算总账,如果他整体上比上个月强,那就是成功。我的经验,这样大尺度衡量,不但教育的实效更好一些,而且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少生很多气。见错就管,一触即跳,气鼓气鼓气越敲越鼓,一看就不像个智者。
你也许会会说:我可以不急,我可以大尺度衡量学生,可是校领导每天催命,动不动就拿评比说事,而评比是每天公布成绩的,我有什么办法呢?这是领导急功近利,这是他的浮躁,也是他的教育理念有毛病。但是只要你自己气定神闲,脸皮不要太薄,坚持自己的做法,到期末算总账的时候,可能你的成绩并不差。领导批评完你,就去批评别人了,他不会总跟你没完,除非对你有了成见。你先忍一忍。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到了期末总结时,如果领导发现你的学生总的情况还不错(注意,尤其是学习成绩和竞赛成绩要说的过去),他就不会再认定你的耐心宽容是“不负责任”了。据我观察,领导多是实用主义者,他们一般并没有清晰坚定的教育理念,你只要能出成绩,他不在乎你的理念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
网友评论
风行者小空在离京城百里处大山深处安营下寨,宴请军中曙光等主将,令夏娃恋月相陪,军中曙光盛兵前来,风行者小空率兵包围众将士,道:“众将士若有不同心前往攻打军中曙光的,格杀勿论。愿意前往的,出军营。”有一半将士走出军营。将军袁非非道:“众将士皆如兄弟,出生入死历尽劫难,我宁死不做出卖兄弟之事。”风行者小空下令放箭,袁非非亦下令放箭。农夫纵马前来,攻入风行者小空军中。众将士大喜,道:“大将军还活着,大将军来救我们了。”双方混战。小狐仙和军中曙光等将士赶到,风行者小空大败而逃,夏娃恋月亦趁乱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