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基本概念:去学习与元学习。
去学习
学习——Learning—答案、标准、—个人成功(学校)
去学习——on learning——提问、社会
学习是补人之短,去学习是取人之长。
学校教育的四大危害:
①寻求标准答案。
②分科。
③碎片化学习。
④没有从经验中学。
在社会中学习要剔除标准地图思维,必须拥有多张地图或航海图,也就是比较火热说法的跨学科思维模式。重要的是你懂得什么,学会了什么,你又能做到什么。读一百本书,不如将一本书读一百遍。
元学习
也就是提问——学习力,可以分为技术能力;人际能力;概念能力。
现在无论什么不加上一个“元”字表现不出来高大尚,其实刘老师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你要懂得学习怎么学习的能力。正如我的感觉沟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沟通的;学习什么不重要,怎么学习才重要。
详谈刘澜老师学习的六技巧。
技巧一:学通一个老师的底层思维模式。
刘老师拿著名管理大师马奇——《经验的疆界》一书作者——给出的底层思维。你可以成为鹅卵石人格:谦卑与自信的集合体。Π型知识:避免进入T型陷阱,在两个领域广泛涉猎。3/3/3感受法则:1/3让人拍案叫绝,1/3似懂非懂,1/3完全不懂。
技巧二:搞懂一个问题。
比如高考化学如何得高分?问题导向型学习,在《跃迁》一书中,古典老师提出得“问题树”。
技巧三:写好笔记。
我也看了基本介绍如何写好笔记的书,个人觉得《子弹笔记术》比较好一些。《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中给出的摘抄+感悟也不错。下面详细说一下《子弹笔记术》要求做笔记:条理化——让对方能够立刻了解笔记想要表达什么;剧情化——让对方能够保持兴趣,将笔记读完;信息化——用笔记打动对方的内心,让对方行动起来。
下面详细说说子弹笔记的三化。
条理化的目的就是让信息接收者能够立刻了解你想要表达的什么。无论你的内容多么优秀,如果不能让对方迅速了解整体架构,就不会让人产生想要读下去的欲望。一旦笔记被信息接收者忽视,那么一切努力就前功尽弃。为了让笔记条理化,你需要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按照主干和分支整理好。
剧情化就是让信息接收者有兴趣一口气将笔记读到最后。即使信息接收者有兴趣读你的笔记,但如果他没能被内容吸引,中途放弃阅读的话,你想要表达的信息还是无法成功地传达给他。为了让信息接收者兴致勃勃地读到最后,你应该参考对方的思考模式来整理笔记的顺序。
信息化就是使笔记拥有能够打动信息接收者的力量,让他按照你的想法行动。即使对方读完了你的笔记,如果你想要传达的信息没能清晰有力地传达,就只是将信息传递到了信息接收者的手边,而不是心里。
虽然子弹笔记是针对别人的,你做笔记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三点,想要打动别人,先学会打动自己,那么你就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书写能力。
技巧四:模式化学习——抓规律、效率高,你要知道碎片拼不成花瓶。
马奇指出学习悖论——普遍、简单、准确,然而此三者不可兼得。
刘老师给出成功企业往往学不会,天才你学不会,运气你学不会,模式你学不会。权威集中化与活动结构化可以分成:家庭型——中国;金字塔——法国;机器型——德国;集市型——英美。
怀特海——智慧增长,知识消减。
技巧五:三环学习。
①单环——改变行为,报什么班?也是软件升级;
②双环——改变目标,该不该?也是换软件;
③三环——改变心智模式,为什么要?改变操作系统。
现在许多人的学习,主要是我的学习状态甚至单环的境界都没有达到,只是通过看书,学习一些课程缓解自己对未来的焦虑,增加自己的一些谈资。套用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所有不以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鸵鸟式的生活。
技巧六:教会别人。
教会别人看似简单实则是用输出倒逼你的知识输入的方式,因为知道一个道理与能讲清楚一个道理,再到践行一个道理中间有许多事情要做。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指出以教为学可以带来三个额外的价值:
一、教别人可以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的知识。
二、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三、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知。
前一段时间,在一个私立中学教七年级数学,觉得很简单的道理,让再用更简单的道理给讲清楚,不是一件容易与轻松的事。
感想及感悟
我该怎么面对未来呢?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采取何种策略或方法?
①不要追求数量,而是追求效果。不停地、反复地看经典书籍,然后持续地在简书上输出文章与感悟。
②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要什么,需要放弃什么、做什么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③勇敢迈出去,不停地努力向前,坚持住,耐心地做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