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进阶@非常态哲思择思集
人性追查:真正的坏人,从来不可能觉得自己坏!

人性追查:真正的坏人,从来不可能觉得自己坏!

作者: 紫侠狼 | 来源:发表于2018-01-15 20:56 被阅读753次

1、

莫言在2012年的诺贝尔奖领奖台演讲致词中,讲过一个他记忆中最深刻的故事:

莫言小时候本来穷,有一年过中秋节。

家里难得包了饺子,每人只有一小碗。

正要吃的时候门口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莫言二话不说端起半碗红薯干递了过去。

不料老乞丐一把推开,怒骂道:“你们全家都吃饺子,却给我一个老人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得?”

莫言当时懵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正要发作,但被母亲制止。

最后母亲端起自己的半碗饺子给了老乞丐,乞丐才消了气。

本来是中秋佳节的美好氛围,莫言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端出的一碗“好心”却被老乞丐当成了驴肝肺。

“你的心声怎么长的?!”

这一句恶毒的质问使得莫言在半个世纪后都一直无法忘怀。

关键的问题在于:

老乞丐骂得是那么义正辞严、字正腔圆,简直像是经过专业的训练。不知情的人乍得一听还以为这个老乞丐是莫言他爹。

其实莫言跟老乞丐十八杆子也打不着,五百年前都没瓜葛。

既没有帮助他的义务,更没有赡养他的责任。

我们不难发现:

生活中总是有些人,他们只要一开口。

就以“老子”自居,训斥别人如犬子。

就好像他是全世界的债主,所有人都欠着他还不清的义务。

这个老乞丐如果现在还活着,一定会认为:

“如果不是我当年教会了莫言如何做人,哪有今天的诺贝尔奖得主?

莫言你得了奖竟然不来感谢我,你的心是怎么长得?”

2、

东晋时期,我国排名第一的书法家王羲之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有一天,王羲之在大街上闲逛。

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炎炎的烈日下叫卖扇子,但无人无津。

于是他心生善意,上前跟老妇人说:“大娘,我给你的扇子上写几个字,保证有人抢着买。”

老妇人虽然不情愿,但心想反正也没人买,索性死马当活马医吧,就答应了

结果不一会,王羲之题字的那些扇子被一抢而空。

老妇人喜极而泣,第二天赶紧推着车到王府门前。

指着一车的扇子对王羲之说:“麻烦你把所有的扇子都给我写上字。”

王羲之哭笑不得,推脱自己还有公务在身,急着出门。

两人拉拉扯扯,老妇人突然发飙,指着王羲之的鼻子大骂道:

“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你不懂吗?会写字就了不起呀,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王羲之当时的表情据史书记载是四个字:

“笑而不答”。

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一脸苦笑,无言以对”

如果有人穿越回去把王羲之的表情定格一下,传到网上,他老人家现在绝对是表情界的一线网红。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

当你做了一件好事,于是揽镜自照。

窃喜自己是一名安静的美男子时,现实往往会一个巴掌打碎你的镜子。

因为在某些人眼里,别说是美男子了,你连人都不算,你只不过是一台行走的提款机。

只要他们有需要就可以随时来取钱:

什么?不给密码?不给我就投诉你!

我这么穷你凭啥不给?你妈没教你怎么做人?

我思索了半天也无法接通老妇人的脑回路,除非这个老妇人是王羲之他妈,否则她怎么可能骂得如此理直气壮呢?

3、

再来讲一个遭遇,这是我本人的亲身经:

有一天,我在电话里跟一个朋友要账。

朋友先是推三阻四,但我执意索要。

最后他恼羞成怒,大吼道:

“不就是一千块钱吗?少了这一千你能死了还是掉块肉?早知道你是这种人当初我就不跟你借了!”

“哎呀,你真是大爷!”

我刚说出口,他就挂了,再打,通话中。

听着电话里“嘟嘟嘟”的声音,我的心里何止有几千头草泥马在奔腾。

但奔腾过后,我的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不是因为生气,而是我居然陷入了反思。

我在想:

是不是我借的太少了,也要的太急了,而且逼得他太紧了?

是不是我说的哪句话太刺耳,逆捋了他的情绪,所以划燃了他心中的怒火?

要不然他怎么会像骂孙子一样骂我?没有理由啊。

我日思夜想、朝思暮想、无论是横着想竖着想依然想不通。

只好上百度找一位高人倾述,高人说:

现在借钱的都是你大爷,不是大爷胜似大爷。

凡是借钱玩失踪的人,你就当他死了。

他如果还了,你权当自己发了外财;

他如果不还,你权当给他买了棺材;

千万别拿你的君子之心,去揣测他的小人之腹。

白天不懂夜的黑,君子不懂小人的坏。

你想得越多,就越怀疑人生。”

你只需要知道一个道理:

如果你花钱买个大爷不赶紧给他送终,反而天天搁心里供着,那你就永远会活得像个孙子。”

于是,我豁然开朗。

其实无论是在历史书上还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一直都存在着一种不可思议的人:

他们从心底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一等,他们的逻辑也比强盗更胜一筹。

强盗拿了你的东西起码承认那是抢,但是他们抢了你的东西还要逼着你承认这是你欠他的。

其实你哪里欠他了?你最多欠他妈一个避孕套而已。

帕斯卡尔说:

“有些人的灵魂里寄宿着苍蝇。”

其实这是一个暗喻,因为苍蝇就像是小人的基因。

小人死了,苍蝇还活着,继续寻找下一位散发着屎气味的宿主。

一代又一代,从古到今,人类就是这样繁衍而来。

这些吸引着苍蝇的宿主们,有的像莫言他爹,有的像王羲之他妈,有的像紫侠狼他大爷,唯独不像一个愿意跟你平等对话的正常人类。

究竟是什么样的基因造就了他们如此扭曲的心理呢?

或许我这么发问,他们是会表示抗议的:

”你才扭曲呢,同样是人:

凭什么你有肉糜我吃素?

凭什么你会书法我不识字?

凭什么你有余财我欠债?

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我们只求公平一点有什么不应该?”

我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了:

好人都觉得坏人坏得不可思议,坏人却觉得好人好的不够彻底

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再来看一则曾经被全民大讨论的新闻事件。

4、

2014年2月8日,郑州市一家馒头店老板决定免费给环卫工人发放“爱心馒头”,每人每天限领三个。

馒头店的善行义举一经媒体披露,很快就感动了全城并传遍了全国。

然而,没想到这样的正能量行为却引发了负面的声讨。

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3月24日,3名已经辞职不再是环卫工人的群众领馒头遭拒后,与店主争吵起来。

理由是:

免费馒头是环卫公司给馒头店的福利,公司每个月已经出了费用。

馒头店主不给发就是自己吃了回扣,敢问良心何在?

还有的人,要求把自己前些天应该领却没有领的馒头一次性都领完。

更有甚者,不要馒头直接要求店主折价发现金。

据统计:

店主刘某自掏腰包一万三千多元,累计发放爱心馒头两万多个。

本来做好事不求回报也就罢了,结果还招来一片谩骂和百般刁难。

最后刘某忍无可忍,只好亲手摘掉了“免费发馒头”的招牌。

我现在讲这个故事依然会感到痛心:

本来一艘载着善良的小船才刚刚起航一个多月,就这样轻易地被一些不良群众的唾沫一口打翻。

可是我们如果责骂这些群众,似乎又找不到棒杀他们的理由。

因为他们也并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最多只是贪心了一点点而已。

辞职的环卫工人想:三个馒头不就是一块多钱嘛,你作为老板家大业大,又不差这点。再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能免费发馒头还不是环卫公司出的钱?说不定公司出了五个馒头的钱,你自己黑了两个,我没有举报你已经手下留情了。

要求补领的环卫工人想:我有一个多月没领,算算怎么也得一百个馒头。这一百个馒头本来我能领到手,本来你也该发放。只不过是我上个月没来先存放在你这而已,今天一次性领齐属于我的馒头,这没毛病吧。

要求折现的环卫工人想:天天发馒头,你们就不懂得发点大米?做好事不切合受助者的需要,这不是坑人吗?直接给现金多好,我自己想买啥买啥。反正我也没多要,这过分吗?

其实这些造谣者没有一个觉得自己有错,相反,甚至还有点委屈和不满。

可是按常理来说:

受害者才有喊冤的权利,受益者哪来叫苦的底气?

或许有的人会开脱说: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底层民众是由于长期在社会的深水区驰游,没有享受到太多的光照。

心底难免会滋长阴暗,养成贪便宜的市侩之气。

从而对浅水区的充满了嫉妒与敌视,难以再相信这个世界对他们的善意。

我承认这是一个可以勉强值得参考的理由,但绝不能成为一个为他们的龌蹉行为辩护的借口。

同样生活在底层,我也见过不少贫穷而善良的人,至少像这次领馒头和面包的大部分群众还是怀着感恩之心的。

所以:

物质贫穷并不是他们作恶的根源,真正的根源是他们心穷。

为什么心穷?

根本原因是他们大脑中的认知程序出了问题。

其实不只是普通的市侩无赖死不认错,许多杀人放火的大奸大恶之徒,同样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悔改。

5、

戴尔卡内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开篇就记录了一个被警署总监称为“纽约治安史上最危险的罪犯”克劳雷的故事。

1931年,一名外号“双枪杀手”的罪犯克劳雷。

因为拒捕,在公寓里与150名警察展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激烈枪战。

最后警方动用了催泪瓦斯、爆破以及狙击等等反恐联合战术才终于将克劳雷射伤并制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拍成电影的话绝对是好莱坞级别的警匪大片。

但是就在克劳雷中弹被捕前,居然趴在地上写血书为自己喊冤,他写道:

“在我的衣服里藏着一颗疲惫的心——那是一颗仁慈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这是受了多大的屈辱才迫不得已拿起枪去杀人,事实上完全相反。

用纽约警署总监的话形容他的冷酷就五个字“杀人如切葱。”

比如被捕前的某一天,他正在车内跟女友车震。

一名警察同志很客气地敲了敲玻璃,请他出示驾驶执照。

他二话不说,抬手就是一枪,警察还没反应过来就当场死亡。

如此冷血的画面我们一般都以为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却不知道电影里的恶人其实都是现实婊生下的孽种而已。

他对待警察尚且如此,对待平民就可想而知。

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直到他被执行死刑的路上,还在为自己辩解:

“我是迫于自卫才那样做的。”

一个杀人如麻的罪犯,死到临头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冤。

如果被那些冤死在他手里的人听到了会有什么感想?我想没有人能够摁得住他们颤动的棺材板吧。

6、

卡内基调查:

美国有许多监狱里的杀人犯基本都是如此,他们个个杀人不眨眼,却对自己的罪行视而不见。

无论他们的手段有多残忍,他们都会从不可思议的角度证明自己有多无辜。

我记得欧洲有一个国王应该是路易十五,十分钟爱莎士比亚。

他一边坐在剧院里对舞台上的暴君恨的咬牙切齿,一边下令对监狱里的囚犯进行非人的虐待。

还有国内的一篇新闻报道说:

许多监狱里的重刑犯在观看一些电影时,同样会对影片里的暴徒充满愤怒,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远远比电影里的暴徒坏一千倍一万倍。

所以:

坏人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坏,这是他们认知上最大的盲点

他们之所以杀人,是觉得此人该死。

你为什么该死?因为你让他们感觉到了威胁。

你为什么让他们感觉到了威胁?不一定是因为你用刀架在了他脖子上,或者是你用拳头招呼到了他的脸上。

可能仅仅是因为你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

没错,许多杀人犯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他们通过放大别人的过错,来减小自己犯下的罪责。

唯有如此,他们的心里才会没有负疚感。因为:

如果你杀了一个好人,可能会内疚一辈子。

如果你杀了一个普通人,可能会内疚一阵子。

如果你杀了一个仇人,可能你会没有内疚感。

如果你杀了一个拿刀的歹人,你会觉得自己是在见义勇为。

如果你杀了一个正在施暴的精神病人,你会有成就感。

如果你杀了一头随时会伤人的疯牛,你会觉得自己是英雄。

7、

人最怕的就是欠债,一种是钱债,一种是心债。

无论哪一种,当一个坏人所欠的债超过心理所能承受的量,就会不惜扭曲认知以说服自己。

直到将自己的良知催眠,把这一切都视做理所应当。

所以,世界上的一切恶行,无不是从恶意开始;一切屠杀,无不是从观念上的屠杀开始。

比如元朝时期蒙古人屠杀汉人:

杀一个汉人,只需赔一只羊。

因为蒙古人把汉人定义为第四等最低的种族。

比如二战时期日本人屠杀中国人:

他们以杀人为乐而且相互比赛,一边杀一边高喊三个字:支那猪。

因为“猪”就是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心理定位。

再比如十八世纪的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

每剥一个印弟安人的头盖皮可以卖40榜。

因为华盛顿公然宣称:“印第安人与狼都是掠食的野兽,只是形状不同。”

再比如像白人屠杀黑人,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等等用的都是同一个套路:

先把对方从观念上贬低到与动物同等的地位,然后就可以像对待家禽一样名正言顺的任意宰杀。

他们把你描述的越低等,杀你的动机就越高尚。

这就是为什么像希特勒这种杀人狂魔,自始至终都觉得自己伟大的根本原因。

他们相信自己的观念是无比正确的;

他们相信别人的牺牲是无比应该的;

他们相信世界就是为他们的设想而存在的;

他们相信地球就是围绕他们的意志而转动的

也就是说

他们根本就没有分清自己与世界的界限,以及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也或者是,他们故意没有分清。

还或者是,他们在欲望的蒙蔽下,无法分清。

而一个人人格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分清自己与世界、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

成熟的人,能分清自己的价值他人的价值以及这个世界本来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被欲望蒙了眼或者被猪油蒙了心,那么无论他有多大作为,在人格上都属于半成品,甚至是残次品。

当然,人类因为人性的局限,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心理盲点。

那就是:

常常会有意无意地会夸大自己的价值,同时看轻别人的价值。

8、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教授,曾经在加拿大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泰勒教授准备了几十个印有校徽的马克杯,这种马克杯的零售价是5元。

第一组:

他走近一个教室,来到课堂上。

展示出马克杯,然后问学生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第二组:

泰勒教授走进另一个教室,送给每个学生同样一个马克杯。

过了一会儿,他说由于学校今天组织活动,杯子不够,需要回收。

他让每个学生都写出自己愿意以什么价格卖出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实验结果显示:

在第一组中,学生愿意购买马克杯的平均价格是3元

而在第二组中,学生愿意将杯子出售的平均价格是7元。

这就是著名的禀赋效应:

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时,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那么同理:

当别人拥有某项相同的物品时,那么他对该物品的价值评价就相对较低。

同样是一个价值5元的杯子,自己持有就觉得它值7元,别人持有就觉得它值3元。

所以归根结底,这个实验考察的是:

一个人对自我价值、对他人价值以及对世界本来价值的认知程度。

我们不妨在将这种认知上升一个层次:

比如生命的本来价值是5,一般情况下。

我们对自我生命的认知价值为7,对他人生命的认知价值则为3。

也就是说: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都会存在一定偏差,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就像庄子所说的:

人都是“自贵而相贱”。

但是我们正常人的偏差值,小于等于4,不会太离谱。

偏差值越大,人品越差;

偏差值越小,人品越好。

正常人的人品问题值=(7-5)+(5-3)=4

人品问题值=(自我价值认知-本价值)+(本价值-对他人价值认知)

9、

明白以上的原理后,我们不妨来做这样一道犯罪心理学的思考题:

妹妹在父亲的葬礼上,看上了一个参加葬礼的男子。

几天后,她的姐姐死于非命。

最后警察经过侦查,凶手就是这位妹妹。

请问:

她杀姐姐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你去大街上询问普通人,他们都会觉得:

一定是出于嫉妒,因为姐姐也看上了那位神秘男子。

但是答案并不对,那是为什么?

如果你去问监狱里的犯罪分子,他们就会告诉你:

因为妹妹想再见那位神秘男子一面,姐姐死了,就可以再举行一次葬礼了。

没错,妹妹杀人的动机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上面这个妹妹的原型,脱胎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记载的一个女病人的变态梦境。

只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会在潜意识中储存这样的想法,反映在梦境里。

但是,有犯罪心理倾向的人,就会把这种“潜意识”层面的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

因为在他们眼里:

自我价值是接近于无限大的,他人的价值则接近于无限小。

世界的本来价值,对于他们没有一点意义。

10、

当然,世界的本来价值不只限于生命。

可以代指任何东西:

金钱、时间、情感、付出、成就等等。

但正常人都有一条底线:

如果本价值是5,对自我的高估不会超过7,对他人的贬低也不会低于3。

自我价值认知对他人价值认知是一个常量:

自我价值认知越高的人,就会把他人价值看的越低。

自我价值认知越低的人,就会把他人价值看到越高。

自我价值他人价值看的一样高的人,就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智者。

我们假设价值的最大值是10,最小值是0。

但是考虑到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好纯粹的坏,所以我们不拟定自我认知价值为10对他人认知价值为0的人,或者相反。

11、

下面,我就来透视一下人性。

比如在莫言家的乞讨的老者:

本价值是自己(5);

自我价值认知:极高,居高临下享受特殊待遇(9);

对他人价值认知:极低,别人都应该供着自己(1);

所以他的人品问题值为:(9-5)+(5-1)=8。

比如双枪杀手克劳雷:

本价值是自己(5);

自我价值认知:像上帝一样可以任意杀人,接近爆表(9.5);

对他人的价值认知:逆我者亡,接近下限(0.5);

所以他的人品问题值为:(9.5-5)+(5-0.5)=9。

比如雷锋或者特蕾莎修女

本价值是自己(5);

自我价值认知:把自己看得很轻(0.5);

对他人价值认知:为他们无条件付出(9.5);

所以他们的人品问题值为:(0.5-5)+(5-9.5)=-9。

再比如许社会上有道德的公民:

本价值是自己(5);

自我价值认知:不忧不惧不自卑(5);

对他人价值认知:不骄不躁不自大(5);

所以他们的人品问题值为:(5-5)+(5-5)=0。

因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①人品问题值在4到6之间的人:

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些精明的利己主义者。

②人品问题值在6到8之间的人:

就是那些只要能坑蒙拐骗就绝不会遵纪守法的人。

比如像“莫言他爹”“王羲之他妈”、“紫侠狼他大爷”,幸好这一类人有许多都生活在监狱里。

③人品问题值在0到-8之间的那些人:

就是一般意义上乐于奉献,而且具有牺牲精神的人。

④当一个人的人品为9或者-9的时候:

都不会被世人所理解,前者一般被称为疯子,后者一般被称为傻子。

而我们之所以不理解,主要是由于我们一直习惯性地认为: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善,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恶。

因为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事实都可以证明,我们是正确的。

但是,其实同样也有无数的事实可以反证,我们是错误的。

问题只在于:

我们选择看见什么

一个人的选择取决于他的视野,一个人的视野取决于他的认知,而认知就相当于你心灵的一副眼镜。

有些人的认知就像是一副放大镜,他们会无形中放大别人的疵点和外界的敌意。

别人无意中打了一个喷嚏,他们就觉得是故意在传染他感冒。

天空上随便飘来一团黑云,他们就觉得是可能要对他实行“天谴”。

他们随时都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以便能轻松地占领道德制高点,从而俯视众生。

因此,他们的呐喊都饱含着正义,他们的反抗都像是在起义。

他们一往无前,坚定不移,却在认知的歧途上,愈走愈远。

所以哲学家罗素曾经大发感慨说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麻烦,就是傻瓜和狂热分子对自己坚信不疑,而智者总是充满疑虑。”

12、

为什么呢?

其实人生有三个阶段:

寻找自己,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智者一直都在寻找、认识,并努力成为心中的自己,所以常常充满疑虑。

但是有些人不去寻找,也不去认识。

他们想直接略过前两个阶段,来个三级跳,一蹴而就成为幻想中的自己。

但他们终究无法跳过,所以就踩着正在寻找并认识自己的疑虑人群深一脚浅一脚地前移。

他们为了到达目的地,轻则踩着别人的肩膀,重则踩着别人的尸体。

即使他们一脚踩空摔到了地上,也绝不会反思。

他们只会埋怨被他踩在脚下的人——没有成为一块合格的垫脚石。

因此苏格拉底忍不住大骂:

“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其实意思就是:

“不去寻找并认识自己的人不配一活。”

所以苏格拉底还有一句名言:

“无知即罪恶。”

为什么?

因为坏人从来不会去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只会指责别人,苛求社会。

就好像一个对科学无知的色盲绝不会埋怨自己的眼睛,而只会咒骂颜料图纸。

没错,坏人都是心理上的色盲。

如果不是因为有科学,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说服色盲。

同理,如果不是因为有哲学,我们也永远不可能说服心理上的色盲。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坏人基本上都拒绝求知,拒绝寻找自己,拒绝审视人生。

因此,我们早就应该明白:

真正的坏人,从来不可能觉得自己坏!


【完】


相关文章

  • 人性追查:真正的坏人,从来不可能觉得自己坏!

    1、 莫言在2012年的诺贝尔奖领奖台演讲致词中,讲过一个他记忆中最深刻的故事: 莫言小时候本来穷,有一年过中秋节...

  • 坏人之所以是坏人

    1.坏人之所以是坏人,是因为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坏。同理,笨蛋,从来不觉得自己笨!自私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自私! 2有...

  • 人情世故2!

    好人不可能全是好,一点坏没有。 坏人不可能全是坏,也有人性的闪光点。 人之所以为人全在感情色彩丰富,正因为感情丰富...

  • 胡子说宿

    真正可怕的坏人还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坏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坏反而认为自己很正确很好的人。那些知道自己坏的坏人的心里...

  • 好人

    我觉得自己是个坏人,对自己坏,对别人更坏

  • 真是可怕的坏人。

    “我想,真正可怕的坏人还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坏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坏反而认为自己很正确很好的人。那些知道自己坏的坏...

  • 好与坏

    什么是号,什么是坏,坏人净遇见好人,让它们被感自己坏的惭愧,好人却净遇些坏人,感觉世上太污浊! 有些时候坏人觉得,...

  • 真正可怕的坏人

    《红唇绿嘴》真正可怕的坏人还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坏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坏反而认为自己很正确很好的人。那些知道自己坏...

  • 坏人坏自己

    这是发生在我的故乡孙家屯的一个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有的还健在。 故事发生解放初期,人民公社、生产队年代。那时土地...

  • 坏人根本不觉得自己坏

    以前的我们总是天真的以为,坏人在做了坏事以后,会寝食难安,备受煎熬。我一直觉得不是的,今天我真的确认了。 他们不感...

网友评论

  • 小文学: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嘻嘻
  • 瘾亦隐:前半部,不好看,后半部还不错。
  • Foreeeeeeeever:人之常情,很符合人性,,
  • 6efe2550d93b:厉害,这得是看了多少车书才能参透的哲理啊!
  • 何望天:好人多半很清楚自己是个好人 垃圾多半不知道自己是个垃圾
  • ai糊弄:人性分析很到位,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就是忽略了一点,就是人会随着生活环境而改变。改变多少应该以你说的标准来衡量
  • 云天雨风:也许好人的善良与坏人的凶恶原本就不在一个频率上。他们看似同在一个蓝天下,而思想与灵魂已经相去十万八千里了。
  • 7e8fa93e3e68: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紫侠狼:哈哈,被您发现了
  • 女人的毒:太好看 看到失眠
    此时 无论骂手机还是骂您
    然后 我就变成了那个无知的坏人😂😂😂
    是这样回事理解吧👻👻👻
  • 世说新解:狼兄言辞精准的揭露了那些贪婪、好吃懒做、人格有缺陷而且有认知障碍的人在做坏事时候的思想,精辟,值得一看!🤗
    世说新解:@紫侠狼 继续揭示!阳光和黑暗是并存于世的,揭示出来,增加阳光的温暖,减少黑暗的恐怖!
    紫侠狼:嘿嘿,谢谢您如此褒奖,高兴得不得了。:yum:
  • 319ddbb8afb3:我体会人都具有善恶的成分,只是每个人的比例不一样。在恶劣的社会环境和残酷的竞争条件
    下,心善的人容易吃亏。
    紫侠狼:说的对,做善事要有方法,不可盲目
  • 子不能说:有趣~
    那个自我价值赋值的部分再思考下。如果按常规术语,特蕾莎自我价值肯定是最高的,自我价值高的人会更加认可别人的价值。(雷锋又不一定,这个人复杂一些)
    如果你不是使用心理学术语,可以考虑换个词。
    紫侠狼:@子不能说 你说的有道理,人都有两面:最骄傲的人往往是最谦虚的,比如释迦侔尼觉得自己天下智慧第一,但同时虚怀若谷。反之亦然。
    所以,自我价值肯定最高的人,同时也是最低的人。就像你说的,行恶的人自我价值感不高,破罐子破摔,但是从另一面看他的自我价值感又是最高的,因为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和想法。
    主要我为了行文的方便,所以只说了硬币的一面。谢谢你提的意见,至于词语我再考虑考虑,怎么表达合适。
    子不能说:@子不能说 行恶之人的自我价值感普遍不高。
  • 3db99c89e31e:道出了诸多侵略战争中的人性阴暗本源!
    紫侠狼:@金麦田_ 嘿嘿,确实如此,谢谢留言,
  • 人生如棋一生无悔:可以转载发朋友圈吗?
    紫侠狼:@暧本无罪 当然可以,谢谢您欣赏!
  • e应捷: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紫侠狼:@e应捷 哈哈,这个回复我好想网上见过,神一样的逻辑。:smile:
  • 芝麻开门_aa1c:人性有没有规律可寻?问题的根源又在哪里呢?还有,人性还有优点呢,别只盯着缺点。顺便点评一下,才发现你不但文笔犀利,嘴还挺毒的😊
  • cf07a85f53b3:竟然能把人性列成公式,可以计量:+1:很赞!
    紫侠狼:谢谢姑娘的支持与欣赏,列成公式好计算,一目了然。虽然不准确也无妨。
  • 76d7df67e225:深度好文,每期必看,顶!
    紫侠狼:@褐色的雪 谢谢您支持与厚爱,我会继续努力的。
  • 2de190b0b5a2:苏格拉底原话那句是不是:“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因为无知的善良只有善的外衣,却缺少良的内核。无知即无德,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头铺成的。”
    紫侠狼:丫头果然聪明,懂得追本溯源,赞一下!:+1:
  • 363ab0e49b40: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两种人的逻辑走向就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可能交集。

    君子行天之道,利万物而不争。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腹之大,岂是小人可以度的出来的呢?

    天行健,君子自强自立,当然更不会把挫折或苦难归咎于他人。而小人好逸恶劳,通过攫取别人的果实达到自己的私欲。

    可惜君子们看不透,总是一副好心肠,苦口婆心地劝戒小人们回心转意,想要和睦相处。

    防君子不防小人,不是不防,是真防不住。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开,让其滚远点儿!
    紫侠狼:恩,君子总是觉得小人会悔改,会醒悟,其实往往是一厢情愿而已。最终变成了东郭先生与狼的悲剧。
  • 阿斯伯格患者:我觉得这个人品问题公式有个Bug:妄自菲薄者的自我价值认知也很低。 改成:自我价值认知-他人的评价,这样如何?
    紫侠狼:谢谢您的意见,您的提法更严谨一点。我再考虑一下怎么该简单合算。
  • 凡三:就像喝醉的他人不觉得自己醉一样,认知和实际有时是相反的
    凡三:@紫侠狼 过奖了,谢谢
    紫侠狼:您的这个比喻实在是非常的形象。:+1: :+1:

本文标题:人性追查:真正的坏人,从来不可能觉得自己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ad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