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学生产体制形成的标志
1.出版业的繁荣
2.职业作家的出现
3.现代读者群的兴起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首先它是“史”;
其次它是文学史;
再次它是现代文学史;
最后它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史。
九、: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理解
1.从文本自身(语言,结构,叙事模式,文体)演变来看。
2.从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来看。
3.从文学发展的外部条件(文学生产体制)考察,“五四”后文学具有现代性。
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分期
1917~1927,第1个十年(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文学的生长期。
1928~1937.6,第2个十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文学的发展期。
1937.7~1949.9,第3个十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文学的成熟期。
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动因
“新文化运动”
五、(五四)文学革命发动的标志
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
六、文学革命的内容
1.反对文言,提倡白话
2.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七、文学革命的实绩
1.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4.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
八、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1.文学研究会|建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一个文学社团。《小说月报》为主阵地。周作人、叶绍钧(叶圣陶)等人。
2.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
3.语丝社|《语丝》周刊
4.新月社|带有文化社交俱乐部的性质。新月诗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
5.湖畔诗社|专心致志做情诗。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
6.浅草沉钟社|坚持最久。《浅草》《沉钟》周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