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跑步已经超过七年了,虽然每次跑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0分钟,可也不知不觉坚持了这么久,期间也因雨天、疾病等常有中断,不过还是保持每年至少200公里的跑步里长。一开始其实都非常不爽,跑的时候超过一刻钟后,脚底、腿部都有酸麻感,气力也开始吃紧,而且还坚持这样做,感觉这是自虐行为。直到公司组织徒步、爬山团建活动,看着同事们一个个气喘吁吁,接下来几天都各种酸疼,恨不能双手走路的样子,而我却几乎毫无影响一样健步如飞,运动的效益开始显现,更重要的是季节性感冒好像也慢慢远离了我,整个人的心态也一年年活跃,现在超过3天不运动反而感觉乏力和不适。
跑步其实是非常生活琐碎的一件事,但我们多数人还是无法克服短期的各种痛苦和不适,然后坚持下去。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运动对身心的好处,可还是无法迈开腿,或者无法坚持下去。万事开头难,其实我们只要突破心理对运动的不适感,后面的事反而倒开始容易起来了,因为我们剩下的只要想办法坚持了,因为我们已经拔下一寨攻下一城。人都需要积极的胜利信号,这会大大增加一个人行动的信心。
工作中,领导吩咐的工作往往都时间紧,任务急,而自己还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生活中,繁杂琐事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接不尽又不得不接。自己好不容易停下来学点东西,做点自己爱好做的事,又发现知识不好学,喜欢做的事还需要各种资源消费……是的,痛苦相伴与自己生活的分分秒秒,但却与我们理想期望相差十万八千里,很多还是南辕北辙。我们痛苦焦虑,不想行动,只想在一个点静静地呆着,犹如迷失在丛林中,虽然知道随时有危险从某个角落跑出来,而且一旦天黑入夜就更危险了,但相对于徒费心力四处乱窜反倒更想呆着原地。
既然我们觉得呆着是临时更好的选择,不妨开启我们聪明的头脑开始思考“线路”。其实人本性是乐观理想型的,这也是驱动人类不断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我们都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满憧憬。在真正开始行动前,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前路信心满满,绝大部分还是信心爆棚。我们对未来第一景象是成功、鲜花和掌声,对马上着手的工作第一想法是达成。于是我们踌躇满志地开始了行动,接下来是各种挫折、障碍,迷茫,我们也会找办法去解决这些障碍和挫折,分析这些迷茫,但这些努力之后我们会遇到更多更难的挫折和障碍,于是我们一些人就很容易焦虑、失望、抱怨甚至是愤怒,这与我们出发时的想象完全两码事,于是我们这些人正如上面迷失丛林中的一样,双手一甩,喘着气坐下来:“不走了!”
这个时候的人是最痛苦的,这不仅仅是身体的劳累,更多是心力交瘁,前路迷茫,感觉如同在茫茫事务中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无奈地挣扎。这种状态没人愿意进入更加厌恶,可却是无数人不知不觉中就走入的死胡同。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无意识地走入这种状态?答案是脱离现实,我们乐观时就盲目乐观,觉得整个世界的一切美好仿佛就在眼前,自己只要努努力抬抬手就能轻易够着;一遇挫折和阻碍又垂头丧气以致万念俱灰。从实际出发,世界既没有如我们憧憬的可以那么一帆风顺,也不至于艰难到无路可走,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实力去订立自己的目标,再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去设定达成目标的方法和计划,而不是让对成功喜悦的多巴胺来决定行事的方式方法;而我们一旦遇阻也不是如无头苍蝇一般四下乱窜直到头破血流气力耗尽最后彻底放弃。正如一直训练有素的军队进退有据,即便突然遇袭依然能按有条不紊地组织反击,寻找对方的弱点和突破口快速突围。现实情况,才是我们起步、遇阻和突破的真正着力点,我们需要回归自己的现实中线,才是实现自我向上发展的道路。
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实往往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隐性,第二个是给人不舒服感。人有时候非常感性,耳濡目染所到之处绝大多数是自己喜欢的和对自己有益的,即便那个现实很明显,人也往往选择忽视。比如谁都知道做事要细致,可事情往往多在细微之处掉链子,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第二是现实很多是带给人不舒服的感觉,金融从业者都知道市场风险,这两年P2P暴雷一片连一片,难道这么多风控师就没人知道如此高的融资利率是不可持续的吗?现实恰恰相反,谁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在金钱面前选择绕过而已。因为现实的隐性特质,我们需要在制定目标、行动计划前需要去调查真正的现实情况是怎么样,这种现实包括自身情况和对方以及整个大环境的情况,如此,技能顺势而为,还能知己知彼。同时也因为现实的天然的痛苦性质,我们需要逆自身心理去接受它,所谓良药苦口,我们需要的达成期望的目标,而不是在不现实的安逸中失去目标。
现实中线,犹如江河,把妄自菲薄和自以为是分割在江河的两岸,如果我们要到达海洋中乘风破浪,则需要放弃盲目自信和自我菲薄抛弃,勇敢地搭上行动这条船融入到现实的江河中,顺流而下,到达蔚为壮观的大海中去创造自己的那份伟大的梦想!(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