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是我的重生。
四年级那年我转到了县小学。这个消息是在我毫无准备下我爸告诉我的。我表面毫无波澜,但内心却五味陈杂,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终于要离开那个地方,所有的不美好将随风而去;害怕的是接下来等着我的会不会还是那种嘲讽。
幸运的是接下来还好,我到了一个比较友善的班级。大家都与我一样,初次来到一个新班级、来自于某个小乡村。彼此之间没有差异、没有谁有优越感、也没有谁与众不同。对于这个新班级我是满意的。但我还是喜欢安静,不善于表达爱,我不会大声地对某个人说我们是好朋友。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回家,她挽着我的手时,我会显得很拘束,甚至有时会拒绝,被遗弃久了就不懂如何去爱了。对于爱,也不知道如何接受。我知道,我太不近人情了。
我天生还是喜静的。那个年纪,价值观还没有成型,也不明白志同道合这种东西,和各种类型的人都能成为朋友。换了一个环境,我改变了自我。成绩变得优益,能每次考试都名利前茅。我喜欢成绩优益的同学,也与成绩最差的同学是好朋友。甚至跟与我完全相反的人也是朋友。周围人多了起来,但往往我还是一个人,还是在自己的世界中。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盯着一个东西,然后放空大脑,进入自我的世界。以至于多年以后我的同学对我的评价还是我太安静了、太不合群了,尽管我脾气很好。
喜静的人有更多的个人时间,也导致了我爱上了阅读,用阅读填补了空缺。优益的成绩换来了老师的信任。我有机会与图书馆更近的接触。每个周去图书馆借全班的书时,我都会挑一本自己最爱的读物,并快速地看完,换一本新的书。没有人强迫去学习,是完全主动地去看,因为我真的喜欢,在书本中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那段时间是我生命里最为丰富的日子,是目前为止我阅读最多的阶段。尽管有的时候根本读不懂书本的真正内容,但我还是从这中学到了生活的态度。
有朋友并不意味着能融入人群。在那段日子里我有一个最要好的闺蜜,我们本就是邻居几乎每天都在一起。一放学就在一起玩、一起做吃的、一起上山找美味。她是一个与我完全不同的人。她性格开朗、能言会道,用我妈妈的话来说是嘴巴厉害得很。她喜欢与伙伴玩跳皮筋、跳房子、丢磁铁或者是踢毽子,她主动邀请我参与,但我一般都拒绝,只是在旁边看。一是:我真的不喜欢这些,二是我也真不太会这些。她可能是我童年中最有意义的朋友,尽管多年以后我们沦为彼此熟悉的路人,生命中的过客。
最终,我还是没有学会融入人群,好朋友也因地点时间的问题疏远。相反的是融入了书本,一个自由又美妙的世界。每天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品味不同的故事。有时,还自己想象一些稀奇古怪的情景,置身于其中,推动故事的发展。那是我最富有创作力的一个阶段,而此后的幻想都统称为做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