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83路公交车出现的时候,有个穿白衬衫的女孩不顾一切的冲在人群最前面。那时候的我毫无理由地偏爱荒芜的意境,所以经常坐线路长的公交车到城郊。我去过的城郊,公路尽头都通往外地,还有的是国道,通往遥远的外省。我去过平房,平房是哈尔滨一个城外区,因为不甚繁华,仍然保留了马路中间是绿化带的旧容(市区为了拓宽马路早就把绿化带拆除了,甚至街道两边的树也拔了),新绿溅溅的生机,马路两边的楼房很老旧,甚至还有颓败的红砖房,看起来有点像油画里的欧洲小镇。市区到平房之间曾有一段荒野,十几年前甚至还是野地,一派农村景象。现在因为上班经常路过,曾经的荒野之地现在也到处都在施工建高楼。我还去过哈西的杨马架子那边,十几年前是个城中村,有混乱的集市卖各种劣质的日用品,还有粗糙的小吃摊。附近还有些破败的旧工厂。那时候的哈西大街,是条荒芜的路,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每有车辆驶过便扬起灰尘。那时候去那边只有336路公交车,蜗居在王岗一带的居民进城都乘坐336路车,那时候的336路公交车还是中巴车,性能也不好,开起来摇摇摆摆,我在车厢里无奈地摇摇晃晃,只能吃力地抓住把手,就好像一个面团被揉来揉去。
或许因为少年时的经历,至今我仍然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每去到一个城市都喜欢坐公交车穿越城市两端。我能在马路两侧的楼房,店面,各种机构单位,还有人群读出些隐藏在城市内部的语言。
今天的哈西,早已经不是当年的破败,变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商业区,繁华摩登有如魔都。但是有种东西永远留在那了,即便如今这里地铁贯通,高楼林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