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时逢乱世,诗人们在动乱中常有性命之虞,所以难以再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再难有博大之气和饱满的热情了,唐末诗歌一般诗境浅狭,而且笼罩着末世的凄凉暗淡情绪,故历代诗论家普遍对晚唐诗评价不高,多认为气卑格弱。韩偓当是晚唐后期诗人中的突出者。韩偓是个早慧的诗人,十岁就能在宴会中即兴赋诗,语惊四座,博得姨父李商隐的赞叹,那句著名的雏凤清于老凤声,正是李商隐赠诗里面的句子,后演化成雏凤声清的典故,用于赞扬早慧的少年。
韩偓经历过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和废哀帝自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身处乱世,却能保持气节,以唐朝遗臣终老,唐亡后,其诗只记支干,不记年号,可谓高风亮节。这样一个有风骨的人,其诗也是迥异于当时的靡靡之音。虽然韩偓早年诗作多写男女恋情,但部分诗作丽不伤雅,情浓真挚,颇具品位。比如“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绕廊倚柱堪惆怅,细雨轻寒落花时”,笔法细腻幽微,清丽芊绵,并无香艳的脂粉气,一些诗论家认为韩诗丽而无骨,词旨靡丽,是有失偏颇的。
韩偓后期的诗歌,摆脱了早年的香艳色彩,多有忧国伤时,国亡追忆之作。其惜花诗云: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荫。身境,意境,物境融而为一。“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沉郁中蕴含清壮的风骨。迁谪后的七律更是纵横开阖,沉雄跌宕。
过去由于意识形态原因,对唐末诗人不甚重视。直到2000年,才有新时期韩偓诗的第一部注本韩偓诗集笺注。2001年学林出版社又出版了陈继龙的韩偓诗注。201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韩偓集系年校注,是目前韩偓诗文最完整,校堪注释最全面的整理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