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青春大学生活
我在理工大学念书 丨 一个艺术生的独白

我在理工大学念书 丨 一个艺术生的独白

作者: 那就做个胖仙女吧 | 来源:发表于2016-11-09 13:56 被阅读0次
艺术青年的独白非主流故事

2014年12月31日

在重庆解放碑下

耳边是用重庆话高喊着的跨年倒计时数字

空气里弥散着若有若无的红油椒香

山城澄澈的夜空被绚丽的灯光染得仿若翡翠

2015年12月31日

在五环外良乡的博雅宿舍里

耳旁是电脑里电视剧的狗血台词

鼻尖香辣牛肉泡面的味道似乎还带着油温

京城的天空仿佛泼墨山水里洇染的灰边

那一刻

仿佛深刻体会到

求学和成长到底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图by:@那就做个胖仙女吧

异地求学对学艺术的少女来说本就是一件神秘且充满信仰的事,尤其还是北京这个城市。不仅是纸迷金醉灯红酒绿的现代化大都市,更是从那破旧的青砖缝里都能嗅到传承自北平之风骨的古城。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向曾经的同学和朋友诉说那些或厚重或激昂的精彩经历,类似的念头仅是想想就能让一个很少出远门的少女脸红心跳。

在大学的开始,我更像一个饥饿且高烧的病人。

顶着被燃烧的虚荣心或表现欲烘烤着的脑袋,瞪大了眼睛,就想着倾尽时间在那些打着文化和艺术标签的东西上。

从每门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学校的每次相关讲座论坛,到那些心仪已久的古街古镇、博物馆美术馆。

仿佛满汉全席前的饥饿老饕,根本无暇顾及餐桌的礼仪和旁人,一心一意地对付桌上美餐。

图by:@那就做个胖仙女吧

表面看似是一段励志学习的经历,但事实告诉我:短时间的废寝忘食往往不意味着对梦想的全力以赴,更有可能充满着短暂且急功近利的浮躁。

经过几个月的疯狂,在熟悉和习惯了这个学校和城市之后,对待生活和事物的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充满北方气息的民居不再惊艳,而是变成了尘土气十足的脏乱差街道。

学校的课程不再是暗藏玄机的珍贵讲授,而是变成了不过如此的基础学习。

更不用说各种看似无用但却必须完成的体育英语数学课,在我眼里也从一个个新奇的挑战变成了时刻想甩掉的毒瘤累赘。

周围看似安逸的环境让我逐渐习惯了大家都相似的的生活方式和想法。

一边数落良乡偏僻一边认命似的偏安一隅悠然自得。

一边抱怨理工科学校艺术氛围不足一边又置图书馆与网络教育资源于不顾。

似乎一下子北理和北京变了样子,同样的学校和城市,从2014年的山城看过去就是花团锦簇的理想之地,2015年沾染了泡面和雾霾味儿以后就变成了死气沉沉的葬花之处。

图by:@那就做个胖仙女吧

坚持这品德很有意思,一群人的坚持总是比一个人的坚持要简单,有人陪着坚持做某件事,即使仅仅是在一旁摇旗呐喊,也比踽踽独行地努力要简单得多。

所以一颗为了学习和艺术的心只是挂在嘴边的说法,心中藏得往往不如嘴上如此简单,驳杂的想法交织本就是人心常态。

毕竟,朋友和亲人总是只能陪伴一段时间,一生中的大部分还得一个人走。离了朋友和亲人的监督,远赴外地求学,度过了刚开始的新鲜期,后面的日子才是真正锤炼和检验一个人做人和治学之本性。

我在一阵平平淡淡的毫无进步后猛地惊醒,逐渐体会到成长需要的毅力和坚持。仿佛又渐渐地拾起了那些梦想的干柴,点上火烘热了脑袋。不同的是这一次,目的更加纯粹,不再掺杂过多的功利心,不只瞄准那些有着文化和艺术标签的事。

开始意识到所谓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单纯欣赏艺术家们对他们生活的提炼和思考并不足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认真着眼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勤思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才是形成自己独立观点的基础。

2016,还是在各种专业课中挣扎,还是在良乡这略显偏僻的北京一角,还是偶尔励志偶尔颓废,但成长已经悄然发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理工大学念书 丨 一个艺术生的独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az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