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相比其他的肉类而言,猪肉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和,它本身有肉香,但是不突出也不激烈,可以和任何菜肴混搭,随行就市,烹炒熬炖出各种美味,所以用猪肉做出的菜肴特别丰富。不像羊肉总是带着膻味,鱼总是带着腥味,牛肉总是没味,鸡肉总是鲜美容不得别的食材。
猪肉的第二个特点是油水大、肥腻解馋。
猪油也叫大油,它有特殊香味,是植物油和其他动物油无法比拟的。比如做鱼,鱼本身蛋白质多,脂肪含量少,腥味多,香味少,所以只能浇汁入味,借助外物、外力给鱼提味。这时候,如果用大油炝锅,或者用植物油做底油,先煸炒猪肉肉丁,再放入葱花姜末炒出香味,最后放鱼,这样做出来的鱼就香。
中医认为,猪肉性寒,入肾、膀胱经,能滋阴润燥,填精益髓。
中医治疗由于肾阴不足导致的更年期女性出现的烘热、盗汗、心烦、失眠、口渴饮水不解的症状,一般先用生地黄、地骨皮等植物药,如果不能缓解的话就会使用血肉有情之品的猪脊髓,连同黄柏、知母一同蒸熟,让病人敲骨吸髓连汤带药一起服用。这个方子就叫作大补阴煎。如果您有类似的症状,也可以不要搞得这么繁琐,经常吃点猪腔骨,少放盐,可以加点醋,多吃脊髓,少吃肉,一样能起到滋补阴液的效果。
《伤寒杂病论》中还有一个方子叫作猪肤汤,就是用连皮带油的猪肉炖熟了喝汤,能够滋补大病之后体内流失的阴液。治疗那些被称为干燥综合征的人,或者南方人到了北方,经常口鼻、眼睛、咽喉干燥,虚火上炎,脱发谢顶,皮肤干燥,甚至如同蛇皮开裂出血的人都适合喝这个方子滋补,尤其是在冬天。其实广东人整天煲汤喝汤,其中用猪蹄炖的汤就是古代的猪肤汤。
由于猪肉性寒,吃多了一则不易消化,二则阴寒过重,导致痰湿水饮、发胖增肥。所以烹调猪肉的时候加入热性的作料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当我们吃猪下水、骨髓、脊髓、猪脑子的时候,这种佐料仅仅是葱姜蒜是不够的,需要性热,味道更猛更沉重的,比如桂皮、八角、草豆蔻、肉豆蔻、白豆蔻、砂仁、荜茇、高良姜、吴茱萸等。
猪肉里面最寒的首先是猪下水,其次是猪头肉,还有的就是猪脊髓、脑髓。以前穷苦人家吃不起猪肉,只好把别人弃置不用的下脚料充分利用起来,用比肉药更热的辣椒、胡椒等热性佐料烹制,制作出了很多美味,比如北京的炒肝、卤煮火烧、火爆腰花、葱烧肚片等。如果摄入过多,特别是不注意寒热均衡的话,比如吃猪头肉不放蒜、不喝二锅头,吃猪脑子不蘸韭菜花的话,就很容易导致阴寒过盛,出现比肥胖更重的疾病,比如血脂、血糖、尿酸的增高,导致痛风、心梗、脑梗的发作。
感悟:
凡事都有两面性啊,要想活得健康,就要活得精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