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须注意“谥号”

作者: Jooohnnny | 来源:发表于2019-12-06 18:57 被阅读0次
        谥号是人死之后,评价其是非功过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读历史,须注意“谥号”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年号、谥号、庙号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 

唐高祖就是庙号(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

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

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用字

        命谥的用字,有特定的规范,不可随意用字,也不可对立谥之字任意解释。

从最早的经典文献《逸周书,谥法解》开始历朝历代的谥法著述在百种以上,载录谥字约四百个,每个字都有特殊限定的意义。

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2.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3.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

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

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

是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六字。清朝皇帝谥号达二十二字。字数这么多,当然就无法当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

相关文章

  • 读历史,须注意“谥号”

    谥号是人死之后,评价其是非功过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

  • 关羽字:云长生卒

    人物:关羽字:云长生卒:***-219(??岁) 所属:蜀汉官职:前将军汉寿亭侯谥号壮缪候 简明历史传记:红面长须...

  • 谥号读人15:秦穆公(下)

    目录 下一篇 秦穆公给人的印象并不差。前几天为了写晋惠公夷吾,在历史群里聊天找灵感,聊完写成《谥号读人9:晋惠公...

  • 历史上唐宋以后获得“文正”谥号的大臣

    谥号(当然我们只说官谥,不说私谥)是人死之后,官方给予评价的文字,用以如实反映逝者的生前事迹与功劳。谥号的历史足够...

  • 历史上有哪几位帝王被谥号为“炀”

    文:枯木 提到谥号“炀”,估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其实历史上还有几位,并且其中一位还是杨广给的谥号。 ...

  • 傲慢始终连着愚蠢——舒生读《论语》第九十四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 谥号读人2:宋襄公

    目录 下一篇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逸周书·谥法解》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

  • 谥号读人3:管仲

    目录 下一篇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孔子这样的评价颇有点儿双标的意思。管仲本来是公子纠的人,公子...

  • 谥号读人1:晋献公

    目录 下一篇 我们对晋献公的印象是什么?怕是无论如何避不开骊姬之乱吧。骊姬之乱令晋献公获得了乱世之君的名声,史上嘲...

  • 谥号读人16:楚成王

    目录 下一篇 我们已经解读了春秋五霸中三位——齐桓公、宋襄公和晋文公——和与他们相关最密切的几位君主的谥号。不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历史,须注意“谥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ge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