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社交的互联网是什么样的体验?请自行脑补没有P过的自拍照片,五官皆有,面目全非。
尽管有了擎天巨柱般的社交产品,Facebook/Twitter/微信/QQ…,但不妨碍社交大军的洪流前赴后继的拍在沙滩上。看身材的Snapchat,约上岸的陌陌,秀比基尼的Nice,除了魅惑之外,今天开篇说说一款深井冰的小产品:Same。
same slogan关于Same是she什么jiao什么,没上过手的看官不用迷茫,因为玩过的人也不清楚…简单的说,产品里有若干(超过10万个)话题频道,爪机党们围绕各个话题在里面重复的灌水。频道举栗子,自拍、摄影、听歌、看书、电影、各种情绪…我真的不是在说豆瓣,地域、星座、二次元、明星…我也不是在说百度贴吧。
在聚合内容上,Same和百度贴吧,豆瓣具有高度的重合,但在内容的重组和发散上,Same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一个拍照,比较火的频道就有,#要命的自拍控#,#我这么美我不能死#,#因为拍了照没地方发#,#iPhone摄影#等等。一个拍照行为,假以有聊或无聊的频道名字,把拍照者按心态情绪划分开来,进入一个个与自己有情感共鸣的频道,产生高质量的内容。在贴吧,帖子歪楼是一种极常见现象,但保持频道内容的纯粹性,好像是每个samer共同遵守的准则。任何小的情绪,感悟,喜好,生活琐事,无意义行为都可以成为一个频道,大量无聊的人,无聊的事,通过聚合,成为了有趣的内容。孤芳自赏和无意识随机行为,夹杂赤果果的原创味道,成为Same社区内容的最显著风格。文艺范儿,这么说也没错,但是我认为Same的内容更少了一点目的性,多了些本能。
如果把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产品比作音乐公司天才又精心制作的经典歌曲,那Same更像是普通人日常不成调的哼唱,大体都上不了台面,但是绝对连绵不绝。套个互联网的流行词吧,长尾效应。Same做的就是把那些刚性的,显著的社交需求之外的内容聚合起来,造一个长长的尾巴。或许其包围的集合体量也不小。
图丑莫笑以上软文内容到此为止,与其说我在软Same产品,倒不如说我是欣赏Same的团队。Same本身在话题、兴趣的聚合上,没有比豆瓣或贴吧做出创新(豆瓣真是浪费了优势和机遇)。在需求上,抓住了年轻人巨无聊的特点。要比谁更无聊?估计每个人都能撸起袖子和别人PK一二。但是在运营上,用过Same的人,都能感受到团队是用心在做这款产品。
一、扁平的结构设计
用户去中心化,没有关注体系,所有用户平等,避免了某博用户的大V化。
木有评论,用户仅以私信方式单线沟通。想看评论请出门左转。
木有内容更新排序机制,所有内容只有按单一时间轴顺序呈现。内容被刷掉?谁在乎?!只要它曾经存在过。
以上几点,是经过对目标用户对个性,存在感理解的思考后做出的设定,共同造就了Same里喧闹又安静的独特氛围。
二、产品功能移动定制化
相比百度贴吧的所有内容一视同仁设计,Same对很多功能进行了移动定制化设计。例如打卡,投票,语音。
打卡记录,提醒功能,曲线显示…
早起打卡记录槽点设计交给用户,只解决用户投票体验…
睡不着投票三、清新UI,个性ICON
中性,简洁的UI设定,萌槽合一的ICON。设计师也是脑汁绞尽的节奏吧。就算不喜欢其UI的用户,也能感受到用心在设计。
尖叫博物馆部分ICON四、有益的尝试
由于Same频道内容过于分散,新用户容易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老用户也有筛选频道的困难。以乱(内容)制乱(需求)在早期可以是营造风格的策略,但在用户量上升后,就涉及到效率问题,这也可能是团队未来一直头疼的事儿。不过这几天上线了频道分类功能,将扫描频道二维码的级别也提高了。产品始终在进步。
作为商业化的尝试,Same的风格和目标用户,决定了它可能适合销售一些有设计感产品,或新奇小产品的体验集散中心。
二手物品交易,啥也不说了,回到以物易物的年代去。
线上调查问卷,在投票功能中加入调查问卷,可借鉴微信朋友圈广告的策略,打造好玩、低反感的调查模式。
最后,个人给予Same持续关注评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