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敝的乡村,万千的思绪
——杨秋平
作者曾经走在回家的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花开花落,沃野千里,歌声传唱;今我来思,树老花衰,墙颓篱歪,河干草败,田荒地白……
在城市化进程的大潮中,乡村正逐渐在沦陷,万千家庭长期处于撕裂状态,幼无所养,少无所学,大无所伴,老无所依,这究竟是乡村本可避免的遭遇,还是它本身的宿命?
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早年还因逢年过节如期而至,如今已是多年难回,曾经的欢笑只能在春节大返乡时才可以听到,但这欢笑短暂而仓促,不久乡村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寂。两亿多进城农民背后留下的是静寂的小村庄,步履蹒跚的老人、嬉笑打闹的儿童和悠闲自在的鸡狗。而今,就连部分老人也随着子女踏上了“城居”之路,留下的一片片住房空空荡荡,日渐破败。荒芜的田野上只有飞鸟飞过,远处有几个人影在灰白的天空下浮动,渐渐地越来越小,消失在山脚的那头。
断壁残垣的民房(作者母亲儿时的住址) 民房修葺中(作者儿时生活成长的住址)农业生产设施早已不复曾经的模样,曾经清澈的小溪已变得遥不可及,田野一片荒芜,杂草与庄稼齐生,河湖与腥臭同在,曾经的美丽乡村已然让位于污水和垃圾。
入夜以后,间有零星的灯光在昏夜中明灭,显示人迹的存在,时而的鸡鸣犬吠,也显得孤单和无精打采。几声爆竹轰然炸响在寂寥的山坳中,牛儿狗儿们因此的昂头呼应,是天地间不绝的回响,更是乡村凋敝的哀音。
我记忆中的故乡不是这样子的。静寂的夜晚,当我们躺在遥远的城市里时,故乡曾经是我们苦难的慰藉,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灵魂深处最柔弱的那根琴弦。现在故乡已经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易亲近了,曾经的故乡已随风而逝,而我们的心灵又将何处安放?
乡村正在凋零,不分南方北方;
乡村正在流失,不分东部西部。
故乡的月亮还在圆,但那是视觉层面的;
故乡的泥土尚有温,但那是诗里歌唱的。
人们都在背离乡村——
背离虫唱、蛙歌、鸡声、牛哞,背离骡马优雅的铃铛,背离不染杂质的月光,背离麦苗、谷穗和质朴的洋芋蛋,背离父亲的犁铧和木锨,背离母亲一手提拔起来的炊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