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我认为简书的大部分作者功利心太强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当我讲这句话时,我试图不要一竿子打死一大片,然而当我连续十几天观察简书的首页文章时,我意识到我这么讲并没有错。
最近几年,有两种事物迅速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现象。一个是跑步,另一个则是写作。这原本是两件非常鼓舞人心的事情。跑步利于身体健康,写作则利于灵魂成长。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了五个阶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按照这个理论来看,写作这件事应该位于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的需求。
写作,若只是收藏在自己的本子或电脑中,仅供自己欣赏和回味,恐怕笔耕不辍的人群将会骤减。在网络互联的自媒体时代,人们码字更多的时候,是希望和读者交流分享,让更多人的看到自己的文字,从而获得更高的认可和自我满足感。
然而,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请务必扪心自问一句:我写作的动机是什么?是想以笔为生,以梦为马,励志成为一代名家,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给这个时代留下一点色彩。抑或是通过鸡汤文和所谓的干货文吸引读者眼球,收获更多的粉丝和赞赏,并迅速变现,签约出版社,出书博得一丝名利。
当我看到简书的首页文章中充斥着各种诸如“要想XXX,这10本书不得不看”、“我是如何通过30天的努力提高英语水平的”、“1个小时帮你成为XX领域的专家”这样的文章标题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觉得彷徨和失落的。
诚然,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当创业成为潮流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却不知道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缺乏长远规划的股东为了荣华富贵,拼劲老命让自己的企业上市,然后再高位套现,辜负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为了当网红,不惜自毁形象甚至出卖肉身,也要博得各路看官的关注和赞赏。
我不禁要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卷九·对胶西王》中写过: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为人要遵循正道,不应该急于取利。应当恪守理性,不应急于求成。
巴尔扎克曾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日埋头写作。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拼命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广泛接触社会,每天出入于图书馆和书店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做大量的笔记。而且写作时从不让家人进去他的房间,有一次他把屋门锁死,自己从窗户跳进屋中,以此来阻止别人敲门。最终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出版了小说《朱安党》,后面又完成了《人间喜剧》,从而树立了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坛至高无上的地位。
巴尔扎克屈原曾经不顾家人反对,躲在一个山洞里面阅读《诗经》长达3年之久,熟读《诗经》300余篇,从这些文章中吸收养分,终成一代诗人。
屈原蒲松龄为了激发创作灵感,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以便和路过的行人聊天,听路人跟他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搜集和整理,加上废寝忘食的写作,终于创作出巨著《聊斋志异》。
蒲松龄鲁迅先生早年写作写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之时,就拿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到辣的满头大汗,泪流不止,辣到浑身发烫,困意全无,继而又继续写作和读书。
鲁迅写到此处,我突然想起一句不太合时宜的俗语:光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揍。
写作是一件寂寞的事情,需要我们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付出,才能有机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作家、大文豪。可惜,我们往往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出名要趁早。 我不知道这句话涂害了多少年轻人。想出人头地没有问题,可是若是急功近利,则会过犹不及。
很多人都对央视最近的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的文物修缮师傅们赞许不已,堪称中国工匠精神的楷模。然而这些工匠师傅们背后有着多少辛酸和日复一日的付出劳作,才有了如今的精湛技艺。
《我在故宫修文物》片段写作,需要的是执着、毅力和坚守,而不是请客吃饭般的随性。倘若在写作这件事情上,你的内心缺乏一种工匠精神,终究是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的。
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希望与诸位共勉,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如果你希望能够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愈走愈远,那么还是脚踏实地的仔细研究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多读那些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著,多去用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百态,然后静下心来,泡上一壶茶,点上一炷香,忘却周遭的喧嚣与诱惑,对自己负责,对手缝中的笔和台面上的纸负责。
网友评论
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标题确实更简单粗暴的击中人性,写西瓜“甜过初恋”确实比“缕缕花衫唾碧玉”更激发人想买想吃的欲望。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舍本逐末,熬了个好标题,读者一尝发现是淡而无味的鸡汤。
如何在让读者喜欢和让自己满意之间寻找平衡点,写出一篇在各种意义上算做优秀的文章,是每个写作者都要不懈努力的吧!
“二狗!你肿摸么了?”
“饿!”
王若智想了想说:
“我请你喝鸡汤吧。”
“好啊!好啊!”
王若智把杨二狗扶到餐桌旁,然后拿出一本心灵鸡汤,对着杨二狗读了起来……
艺术从来没有所谓的进步,你说的那些艺术自然是雄健的艺术,他们之所以雄健是因为他们两不想问。但是现在的时代是遇见的艺术,谁可以打动你才是关键不是吗?也许我们会分离然后泯然众人,但是我知道我们曾经互相感动过就可以了。
即使是为了虚荣?(其实也大可不必这么描述)也不能说首页上的那些文章没有用上工匠的心。
写作本来就是一个工具。
嗯~我手写我心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