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道德经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作者: zorogan | 来源:发表于2020-08-09 20:35 被阅读0次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其实这两种解释意思是相同的。因为老子承认运动,承认运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这当然是老子认识上的不足。因为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得实现,不具备一定条件,是不能转化的。不经过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转化,这就多少带有宿命论的色彩了。“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的论者认为这一句可以概括出“无—有—万物”的公式,并说万物毕竟是从“无”而来的。其实,老子讲“有”和“无”,并不曾把“无’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而把“有”当作第二性的东西,他是把有与无当成相互对立的两个哲学范畴,有与无都是道的属性,是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

本章只有四句话,但这四句话全是干货,没有形容没有比喻,直接开门见山: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其实这四句话在前面的章节中都有过不同层面的陈说,这次放在一起集中展示,更有一种循序渐进、铿锵有力的节奏感,所谓大象之象不外如是!

先看第一句,也就是第一个层次,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返复、循环往复是道的的运动形式,这句话从矛盾对立和相互转化的角度来看肯定是对的,只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可能不会太容易。

其实这一句跟第三十六章的“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意思一样,只不过是更抽象、更广泛,可以应用到更多的方面。

之所以说它在应用中不太容易,还是因为见效时间的问题,如果应用在天道上,茫茫宇宙自然无所谓一时的得失和胜负;但是如果应用到人世间,时间将会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层次,柔弱是道的作用方式,这句话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放在天道上运用,会更显其春风化雨般的作用,而如果要应用在人世间,则需要时间的加持,焦急不得。

当然,柔弱本身还有示弱、深藏不露的意思,可以尽可能的保全自己,所以把它排在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天下万物都从最原始的“实有”中产生,这个层面更进一步,用天道和人道的视角来看,都是正确的。

有是“最开始最原始的实有之物,是天地万物形成时的初始状态,也应该是茫茫天地万物所共有的通性和相同点,或者说规律性”,用来解释天道没问题。

如果在人世间呢,可以把这个“有”当做你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然后由这个核心能力生发开来,可以建立团队建立组织,有时机缘巧合的话,甚至可以乘势而为建立一个国家。

刘邦的核心能力是能忍、坚韧,所以借秦末天下大乱的势有了自己的队伍后,仍能低下头来接受项羽的封号,屡次败给项羽也永不言弃,这才有了最后垓下一战的反败为胜。

第四个层次,而“实有”则产生于无法感知的混沌世界,这个无中生有确实比较难,描述难、理解难,在现实中的操作也难。

从天道上来说,牵涉到宇宙大爆炸等难解之谜;回归到人世间,从无中开创出一片天地,从无中打造出一份事业,无疑要比从有中生出万物要难,所以把这个层次归结为最高的一个层次。

这里先不说茫茫天道,就说在现实里无中生有吧,其实很难一点基础也没有的无中生有,只能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因势利导、借势而为,才能艰难开创出那一点非比寻常的“有”来。

这里也不做过多解释和引申,就用大家都熟知的三国举个简单的例子。

魏国的奠基者曹操可以说经历过两次无中生有的际遇,一是从无兵到有兵,曹操在陈留起兵,拥有了属于自己个人的军队;二是从无权到有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拥有了对汉朝整个天下的发号施令权,这两次从无到有的经历,也使曹魏集团牢牢占据着汉朝末年以至三国时期的主动权,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无中生有了。

jing

东吴和西蜀在经历上也大致相差不多,只是少了汉朝政府的发号施令权,所以在三方的混战中始终低曹魏及后续的司马政权一头,这也是时势使然,人力不可逆天的体现了。

最后总结一下,这四句话其实是老子哲学的四个根本层面,其中反者道之动是基础,然后依次递进,最后一句无中生有则是升华,很难单纯靠人力操作,必须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才能实现。

相关文章

  • 读写《道德经》(四十)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共学《道德经》第40天

    共学《道德经》第40天 第四十章有生于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

  • “有”怎么能生于“无”呢?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

  • 何谓「无为」

    文 寻伊洛 在谈论「无为」之前首先应当谈论「无」。《道德经》第四十章写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

  • 《道德经》中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到底是什么意思?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前两句...

  • 《道德经》杂谈:有与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这句话不好理解,“天下万物生于有。”“有”是什么?一般的解释...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40:柔行反动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之说文 反转逆向是道运动变...

  • 诸法何生

    《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道家认为天地万...

  • 道德经第四十章

    2013-08-25 02:01:05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二)

    (十二)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注释】: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rr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