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摩腾,本中天竺人也。美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狂。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惟曰:经云:“能说此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乃誓以罄身,躬往和劝。遂二国交欢,由是显誉。逮汉永平中,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事傅毅奏曰:“臣闻西域有神,其名为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洛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但大法初传,人未皈信,故蕴其深解,无所宣述。
后少时,卒于洛阳。有记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腾所住处,今洛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相传云:“外夷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多取则焉。
摩腾和尚,原本是中天竺(在今印度境内)的人。他仪态风雅,通大小乘教法,以在各地游历传法为己任(狂,明钞本作“任”,应以任字为是)。昔年他曾去天竺的一个附庸小国讲解《金光明经》,正好遇到敌国入侵。摩腾认为:佛经说:“能讲《金光明经》的人,可得到地神的庇佑,可使所在的地方平和安乐。”如今战争刚起,难道这就是讲经带来的好处么?于是发誓要倾尽所有,亲自前去劝和。于是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摩腾也因此名声大噪。
到东汉永平(汉明帝刘庄年号,58-75)年间,明帝夜里梦见有金人凌空飞来,于是大集群臣来占梦(此事具体发生在永平八年,即西元65年)。通事傅毅奏报说:“臣听说西域有神,名字叫佛。陛下梦见的,一定就是它吧?”明帝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遣郎中蔡愔和博士弟子秦景等人出使天竺,寻访佛法。蔡愔等人在那里遇见了摩腾,就邀请他到中国。摩腾志在弘扬佛法,也不怕路途劳顿辛苦,冒险跋涉西域的沙漠,到了洛阳。明帝隆重地接待了摩腾,在洛阳城西门外给他建了华美的宿舍,这也是中国佛教最初的起源。只是大法刚传到中国,还没什么人皈依信仰,因此摩腾深藏起自己高深的见解,没有多作宣讲。
后来没多久,摩腾就在洛阳去世了。有记载说:“摩腾翻译了四十二章经一卷,最初封藏在兰台(汉代收藏图书典籍之处)的第十四间石室里。”摩腾居住的地方,在今天洛阳城西雍门外的白马寺里。相传:“有番邦国王曾经毁坏各寺庙,只有招提寺还没来得及毁坏,夜里有一匹白马绕着佛塔悲鸣,马上有人将此上报了番王,番王就停止了毁寺行动,并改招提寺为白马寺。”因此各寺庙取名,也多效法之。
《释摩腾》载于《太平广记》卷八十七,“异僧”类。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及过程,现多认为为东汉明帝时期。故本文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价值。另,白马寺得名,按《魏书·释老志》说法,是因蔡愔、秦景等人在天竺取经后,用白马驮经书而还,故立白马寺,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寺。本文则提供了白马寺得名的另一种说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