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不上簡山非好汉
《坏小孩》与《隐秘的角落》:“人性善”与“人性恶”之争

《坏小孩》与《隐秘的角落》:“人性善”与“人性恶”之争

作者: Am夏不安 | 来源:发表于2020-07-21 07:51 被阅读0次

《坏小孩》是《隐秘的角落》的原著作品。(本人相关评论见《藏好另一个自己》

在读之前,我就有瞄到过一些评论。大意是原著更阴暗;改编作更佳;甚至有认为原著文学性不够、对女性不友好之类。

花几天的时间看完原著,我的感觉是:书和剧,各有所长;都能接受。

至少,在看过了改编剧之后再来看原著,我没有乏味感,甚至在很多地方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原著的开篇,就以一个校园霸凌事件和一起连环碰瓷案定下了本文的基调:人生不美,处处谎言处处坑。

普普没有犯病的弟弟,爸爸也从来没对朱朝阳好过。

丁浩(剧中的严良)是头脑简单的大小伙,他有微弱的是非观但很快被带偏。

张东升后期对孩子们的好不是心软,他一直都在找机会团灭他们。

全书和剧相比,人物刻画更为极致,他们的自私、阴暗、凶残,扑面而来。

而他们之所以成为的自私、阴暗、凶残的“他们”,无不因为所遇之惨烈。

这种惨烈的变化,突出地展现在朱朝阳身上,脉络清晰,不似剧中的模糊——

一个好学生,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几近完美的犯罪者。

其实并不存在“必然性”。

他所走的每一步,每一次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都被现实无情地拉回另一边。

朝阳—东升,这组一小一大的对照,他们是对手又何其相似。

从朱朝阳身上,可见张东升的所有挣扎。

当然不是在给他们找理由,因为就像书中最后所说的那样:悲惨的境遇不能为他们所作的恶开脱。

每个作恶的小孩背后,都有一个、甚至很多个并不无辜的大人。

对朱朝阳来讲,把他变成这样的人,是爸爸,是王瑶,是妈妈。

但是朱朝阳本身又能无辜到哪?

他曾经给普普和丁浩描绘过美好的未来;即便是带着血的底色的未来,普普和丁浩也是全然信任着他的;可以说,他的话让普普和丁浩有了对另一种道路的憧憬。

可惜,他们的憧憬注定是场空;哪怕他们活下来,也将走到另一条路上去;朱朝阳,不可能放过他们。

智商超高的他,必定会让自己全身而退。

他被普普和丁浩引出心中的恶,同时也推着他们向恶的那边越走越远。

谁也不比谁更无辜。

《坏小孩》最大的梗是朱朝阳的日记本。通过这个日记本,他获得了同情和洗白。

看过阿婆《罗杰疑案》和东野圭吾《恶意》的人,都不会对这个梗感到新鲜。

可我想,书里写到这个日记本的存在,并非是要列出朱朝阳是否“完美犯罪”的关键。

书末,唯一察觉到朱朝阳最大秘密的是严良,一位前警察,同样是数学高手。

他手握证据,却对要不要举报朱朝阳始终犹豫:因为那个瘦小的男孩子,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他,说想要做一个全新的(好)人。

一个孩子,纵然是心智过于早熟的孩子,纵然做了很多错事,他对“重新来过”的渴望,是畏罪,何尝不是后悔?

这个“犹豫”,在我看来,正是《隐秘的角落》的基调。

《隐秘的角落》全剧的题眼是:你是相信童话还是现实?

原著是努力地为每个“坏人”寻找变坏的理由,而剧作则很努力地想证明每个“坏人”的心底都还存在一丝良善。

这是“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之争,所以我说,他们各有千秋,谈不上谁更好一点。

当然,剧作因为有规避审察的“不得已”光环在,且传播更广,自然资源占优罢了。

况且它不时露出的“马脚”,亦在不停地提醒观众睁大眼睛。

它把“童话”和“现实”挂在嘴边,无非就是提醒你各取所需,见仁见智而已。

相信现实的人,当然可以如我一样,去挖细节找答案。

但这并不代表喜欢童话的人就不能去相信他们想要相信的一切。

也许,这个世界的复杂与荒诞,就在此。

在于人心。

——2020.07.11

相关文章

  • 《坏小孩》与《隐秘的角落》:“人性善”与“人性恶”之争

    《坏小孩》是《隐秘的角落》的原著作品。(本人相关评论见《藏好另一个自己》) 在读之前,我就有瞄到过一些评论。大意是...

  • 性善与性恶

    性本善和性本恶其实都是在说我们后天要学习,性善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原本美好的品质变坏,而性恶论则认为我们要...

  • 超越善恶  得大自在----荀子“性恶论”浅议(第二讲)

    第二讲 性善论与性恶论 1、孟子、王阳明、程朱派的“性善论”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大意是:孟子认为:人之...

  • 《隐秘的角落》与《坏小孩》

    今夏爆款12集网剧《隐秘的角落》其实早就看完了,着急了就选倍速,看完剧才又找来原著《坏小孩》,大概浏览一遍,主要就...

  • 《隐秘的角落》与《坏小孩》

    心有所想,目有所见,见心见性者也。 最近有一部剧火了,就是辛爽导演的《隐秘的角落》,悬疑、家庭关系...

  • 苏轼论人性善恶,认为是孟子的过失

    昔三子之争,起于孟子。孟子曰:“人之性善。”是以荀子曰:“人之性恶。”而扬子又曰:“人之性,善恶混。”孟子既已据其...

  • 性善与性恶——孟子与荀子

    在先秦时代的孔子后学中,以孟子和荀子影响最为深远。本文客观综述孟子与荀子的学说观点,旨在总结孟、荀的学说精要,以启...

  • “人性的秘密”在伊甸园

    性善还是性恶? 中西方伦理文化中对于人性分辨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比如儒家的荀孟之争。 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

  • 论性善与性恶(随笔)

    善与恶,看似对立,实则为一体。在天性里,人心向善,人性向恶。一个人的人心一直在制约着他自己的人性,一个人只要...

  • 谈谈性善与性恶

    孟子有所谓“性善”说,荀子有所谓“性恶”说,我觉得一个人没有什么“性善”“性恶”,只是“性利”罢了。 根据达尔文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坏小孩》与《隐秘的角落》:“人性善”与“人性恶”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ue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