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宅家,我光荣,你出门,是害虫!”“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我为自己省钞票。” 宅家已成了这段特殊时期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这些网络语言的幽默和夸张,让人的紧张情绪获得某种释放,。
庚子新年,突发疫情。虽没能像逆行者一样冒着危险奔赴抗疫第一线,像志愿者不分昼夜坚守防控抗疫在路口在社区在每一个卡点,但人人宅在家里,不添堵不添乱,就是最好的抗疫。
随着疫情的好转,复工复产有序推荐,社会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但警报还没解除,疫情还没完全控制。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光荣”地宅家一个多月了,学校还没开学,我还得继续宅家。
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的我,组织多,群就多。每天战斗在各个群,像一个圆点,发出数十条射线,每条都连接着一微信群、QQ群。作为老师,学校微信群、学校QQ群,年级组群、语文学科群,任教班级群……。作为家长,孩子学校的群也多,不回复公告群、家校联系群、老师群、家长群、学生群……,加上各种打卡群。还有亲朋好友的家族群,小家庭群,闺蜜群,业余爱好方面的作协群、文学社群、采风群,当然还有各色的朋友群,小区群、临时群,觉得现代人已在各类群中沦陷了,每天像被无数根线牵着的木偶,跟着操纵者的线甩胳膊抬腿,完成手机上各种信息的浏览、回复、填写、登记……再一次深深领悟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重要性,手机已成为最亲密的伙伴,形影不离,生怕手机一离手,万事成蹉跎,真可谓:一机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愁。
学校延时开学,教育部的“停课不停学”,让很多老师成了直播,大多家长成了老师。家有初一男孩,我转身就成家庭教师,在学校与学生斗智斗勇,在家与儿子斗智斗勇,一刻都不敢松懈。早上七点催儿子起床,皇帝不急太监急,他磨蹭,你着急,终于在你眼皮底下完成背诵、默写,只能临时担任总监,袭导演、摄影、监制为一身,选角度拍照片、掐时间拍视频,与时间赛跑,争取提前或按时完成,再打卡上传,免得因迟交被扣形象分。网课结束,督促儿子完成各科作业,老师网上批改后再订正,完成各类背诵,但儿子时有漏做、晚交,家里也时有鸡飞狗跳等情景,于是哀叹,怎么比我自己读书还累呀!
疫情宅家,我这家庭“煮妇”地位飙升。万店歇业当头,上饭店下馆子已不可能,觉可以不睡,饭不可不吃,幸亏超市、菜场的产品充足,运行依旧,民生工程维护良好。尽量一次多购买多储备,这样可以几天不出门。防疫期间,营养要搭配好,把身体养好,增强免疫力,至于说多涨点肉肉已不再重要。一日三餐,按时按点,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每天做火头将军,烟熏火燎,有时也不胜其烦。某日,饭桌上,因儿子学习情况,与某人斗嘴,分贝渐高,某人拂袖而起,我横扫一白眼:“哼,不吃了?”“不吃了,喝西北风去!”悻悻出门, 忙嘱咐儿子送一口罩,儿子说:“出门戴口罩,安全又可靠!”我说:“外面风大,别把你爸喝撑了!”儿子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大笑而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么长的假期,真是读书好季节,这时间得好好利用,平时没机会看的电影找来看,没时间读的书抓紧读,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调好心态,找回自我。看灾难大片《传染病》《流感》《卡桑德拉大桥》,看加缪的小说《鼠疫》,看湖北作家方方的《封城日记》……人类历史竟如此的相似。武汉很远,灾难很近,开始时很多人都只是观众,但是慢慢地发现其实大家都成了灾民。用湖北作家方方的话来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面对灾难,面对生死,恍然醒悟,生活不会永远是花团锦簇,灾难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置之度外,只有齐心协力战胜灾难,才是对自己和所有人的解脱。
宅家的日子更深地体会到家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卧室里宅久了,准备去客厅散散心”,虽有些无奈,但和那些无法回家的人,那些被隔离的人,那些与病魔斗争的人,已是万幸。宅家的日子,最大程度地拓展生活的空间,去小院浇浇花草,在家里看看鱼缸,这样的生活已幸矣,何来再抱怨,“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平稳的心态,才是对生活最好的回馈。
加缪说:“很多事情别想得那么糟糕,毕竟,还有阳光来温暖我们的身躯。”宅家的日子里,我们有过怀疑、忧虑、惶恐,有过对生命的彷徨和无力感
有过对“真实和谎言”的反思,有过对被疫情夺去生命的受难者的同情和痛心,有过对那些逆行者献身行为的感动和敬佩……
是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想,经历了这段宅家的日子,或许我们每个人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