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寒露过后,我们这里就该是冬天了。不过也刮了几次风,飘了些雪花的。可后面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大晴天,看来,今年是该有个秋天的。
实际上,我们这个二阴地区向来是只有冬夏没有春秋的。一年里,春天也就冒个头,开几朵李杏花就算完事;秋天也是走个过场,秋高气爽的日子是极少的,过来中秋节,下雪就早安排上了;男女老少的秋裤一直到来年的端午节才可爽爽利利的脱了。
可是今年不一样,淅淅沥沥、没完没了的秋雨没下,整天价是明明媚媚的太阳。往年被秋雨和冬雪蹂躏的黑不溜秋的柏杨树也打起了精神,阳光下也闪起来伶伶俐俐的金色光芒。
一直过了霜降节气了,天气比先前更热了。不禁让人感叹,冬天没到,小阳春先来了。气温也基本在十度上下,雪更是不见踪影,倒是那雨点还不小,突如其来的暮雨还多少不减夏雨的急促。这一切都跟前些日子在各大媒体宣扬的“拉尼娜”、“寒冬”现象大相径庭,看来老天爷的意志是不好左右的。
其实早在九月低的时候,关于北方今年冬天奇冷的论调就已流行,听说还一度推高了煤炭价格。我也是在电视里听到这番谈话的,那个“发言人”把各地出现的拉闸限电归因于北方提前进入冬天,各地提前供暖,导致煤炭价格上涨。显然这位“发言人”没摆正自己的位置,因为说几句“狠话”就能唬住人。他说这话的时候额济纳的树叶子都还没黄呢!不过很长时间,我也因为自己是个北方人深感惶恐和愧疚,我都不敢把房子里的火炉烧旺。我便一遍遍的在心里默念“心怨炭贱愿天寒”、“心愿炭贱怨天寒”……
所以后来就有了媒体宣扬“拉尼娜”的事。不过这一次,专家也学聪明了,跟大众玩起了概率——一半一半……
太阳一直很红,树叶也没有急着落光的意思。
虽然雪没有照例来,可盼来了一股瘟疫。那个叫“新冠”的家伙随着西北风悄悄潜入,一座城市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一年来,好几个地方暂停过,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就落在了自己身上。说句不该说的,事实证明,他说的是对的——我们是真的要做好与病毒共处(存)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的。前几天,谭德赛也再一次警告世界:病毒可能会变异出让人束手无策的新变种。我不知道,否定共存观点的人是害怕什么?但是,它就在那里,或远或近、若即若离。那个南国边陲一年做了八十几次核酸检测的同胞,不是一直在跟病毒作斗争吗?我们只有明白了处境,才能有一旦来临之际的从容和勇毅。
这一次发生在我们这里的疫情目前看还是有点扑朔迷离,但好在政府的动作和措施还是很及时很到位。更有近两年各地与病毒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总结,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毕竟是看不见的病毒,离胜利还是有一点距离的,来不得半点的懈怠和放松。
这几日奉命宅家。
虽然太阳一如既往的火红,河畔的柳树绿意依旧,白杨、国槐、银杏的叶子也渐次由橘黄至金黄。“关外垂杨已换秋”,河道里的流水越发清朗。
我每日里守着一方窗户。到处是阳光,到处是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外边跟屋里一般寂静。
秋天就镶嵌在窗子里,好比油画配了框子。“倚南窗以寄傲”,虽谈不上“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高人”的通达,但也算是不寂寞。
钱钟书先生说,窗子是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再说,外边还是不好意思出去的。
你总得有个像样的理由吧!
你总不能说,“阳光正好,出去转转”吧!更不能说,“家里憋得慌,外边溜达溜达”……
站在“红马甲”的跟前,就像小学生请假去“尿尿”一样,憋得慌还不好意思说出口。
不过也有拉不下脸的,“睁一眼闭一眼”的人还是有的。
那天出门取快递,忘了拿出门证,偏不偏遇着个“厉害”的,非要回家去取不可……
看来,“要在防疫一线识别和选拔干部”的提法还是有道理的。
就在前几天,出门证也作废了,出门进门要扫码,超过一次系统锁定,记录在案。如今,这个记录在案大家还是会后怕的。这个高科技还是有厉害的地方。
那就乖乖的、踏实呆在家里。
不是还有一扇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