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经导读
《百喻经·渴见水喻》联想

《百喻经·渴见水喻》联想

作者: 大智度彼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14:17 被阅读12次
《百喻经》第五“渴见水喻”说的是:

有个人渴的要命,都出现幻觉了,到处跑着找水喝。然而,当他跑到一条河水边,却看着河水,不肯喝。

这时旁人问他,你不是渴了吗?为什么见到河水却不喝呢?这个人答道,这水也太多了,我喝不完那!所以还是不喝了吧。围观的人听到他的话,都嗤笑不已。

佛说,这个比喻是讽刺那些外道,因为不能圆满受持佛教戒律,就干脆完全不持戒了。由于不能持戒,所以也就无法依仗佛法得到究竟解脱的利益了。

【联想】

看到这个譬喻,就想到今天很多人不愿读经阅藏的事情。有人提出的理由就是,大藏经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读不完,干脆就不读了。这和上面那个譬喻如出一辙。

佛法八万四千门,包含众多修行得道的方法,本来也没要求我们必须全部读完。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系统修法,能依止他修行获益就是好的。然后再解行并进,通达全部经教,也就不什么难事了。如果因为佛经教法众多,因此望而却步,那就是空入宝山,错失巨益,就很可怜了。

当然了,在众多经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学系统也不容易,所以,学习祖师大德的研究成果,帮助自己找到修学的门路,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另一个话题,暂且不表。

仍然从这个譬喻出发,还有个类似的引申联想,还是说读经阅藏的事:

有的人拿到一本佛经,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全透彻的理解这部经的究竟义理,所以也就放弃了,干脆不读。然而,佛陀面对这种情况,可不是这么说的。在《大乘无想经》中,有一段经文很耐人寻味:

有位菩萨一开始向佛陀请教一个问题。佛陀给他讲了,但他似乎并没有太懂。就感慨说,诶呀,大乘佛法太精深了,完全不是我们小根器的人能听懂的啊!

佛陀并没说“听不懂就算了”,而是说:大乘佛法很难懂,这没错。但是,你还是要好好的学习思维呀!你看,你现在都能提出问题了,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啊。如果继续这么思维修学,假以时日,你一定能领悟到最究竟的法义呀。看,这就是佛陀的态度。

又如《法华经》提到的,一雨普润,三草二木各得其益。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场雨下在一个地方,不同种类的草木,由着自己的根性,而获得不同的利益,解出不同的果实。

明白了这些,我们又怎么会因为暂时理解的浅薄,而放弃读经阅藏呢?

相关文章

  • 《百喻经·渴见水喻》联想

    《百喻经》第五“渴见水喻”说的是: 有个人渴的要命,都出现幻觉了,到处跑着找水喝。然而,当他跑到一条河水边,却看着...

  • 《百喻经》渴见水喻-7

    >(五)渴见水喻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

  • 趣说百喻经:渴见水喻

    今天要说的是《百喻经》的“渴见水喻”,说的是一个愚痴之人,无水可饮时想要喝水,有水可饮时又不饮的故事?那为何他又不...

  • 《百喻经》第二天 渴见水喻

    本人起初"口渴找水",后来却担心"能不能把河水喝干"所以旁边的人笑他"愚不可及"。 这正像外道,偏执一端,断章取...

  • 五《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

  • 《百喻经》D2:以梨打破头喻、妇诈称死喻、渴见水喻

    以梨打破头喻: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旁人见已,...

  • 《百喻经》——《饮木桶水喻》

    有一个人,走路走得很口渴,在路旁看到岩石里有一泓清泉涓涓流出面前盛有木桶,水是满满的,他就开口大喝,喝得足够了...

  • 《百喻经》——《送美水喻》

    从前有一个村落,距离国王居住的城里有五由旬远(一由旬约为十六里)。由于这个村子的水特别甘甜,国王就命令村里的...

  • 2022-02-22《百喻经》第二天——渴见水喻

    前两则没什么感受。 第三则渴见水喻: 我也讲个差不多的故事:愚人甲经过一天的劳累,本该休息,却在床上拿起手机刷网络...

  • 《百喻经》水火喻

    (二五)水火喻 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灌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喻经·渴见水喻》联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cl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