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
· 了解东西方对领导力的不同认识
· 掌握领导力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
· 掌握游戏化组织的四个特征
【金句】
1. 中国古代的哲学的用人方法是挑人的策略,能人文化。
2. 执行力是一个伪概念,是很多教授编出来骗人的。
3. 以前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是“怕”。
4. 领导力并非不可捉摸,而是一系列工具。
5. 互联网放大了每一个个人的能力。
【解读精华】
领导力作为一门课程,是一定能在教室里学会的,因为领导力的核心是一系列的工具。
一、东西方对领导力的不同认知
1、东方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天赋,后天难以习得
中国人普遍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天赋,是靠打拼、靠摸索的,靠的是我们的个人感受和外界的锻炼。
中国企业,培养领导力的步骤是这样:先把人放到基层锻炼,然后调到各个部门带,最后带到领导自己身边干个三五年才算修炼成功。
但是,现在人员流动性特别高,领导人才很容易被猎头挖走。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副总裁离职,一个公司会倒闭。因为他们会带走一大批人才,给公司带来不可逆的损失。
为什么被挖走的领导人才不需要重头开始就能做的很好,就是因为领导力是可复制的,而领导力是一定有工具可循的。
案例:孔子教学法
我们中国人都会受到孔夫子的影响。孔子弟子三千,却只有七十二贤人,在《论语》中被提名的有二十二个人,而最后能够坐在庙里边,跟孔子一块吃冷肉的更是只有十哲。这组数字也说明什么?
孔子的学生成材率不高,转化率低。
孔子的教育理念之一是“因材施教”,优秀的学生跟他周游列国,其他资质平平的就会被统治者采取“愚民”政策,从事农业劳动。在农耕社会,结构层级稳定,少量聪明人就足以管理其他大量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了。
中国古典哲学带来的这种挑人的策略,优点特别突出,因为它一直使得我们的GDP在鸦片战争以前保持全球第一2000多年。
鸦片战争以后,情况跟以前不同,因为中国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现在明显好转了,但是现代中国仍然是崇尚聪明人的社会,组织会把所有的风险都建立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之上,这使得组织的风险变得更大。
2、西方认为领导力是一系列工具
政治经济学里讲,工业社会的前提是分工合作。一旦有了分工合作,每个人的素质都变得非常重要,人才结构大大改变。现在人们喜欢买原装进口的商品,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商品每一道工序都是可靠的。
案例:柏拉图教学法
柏拉图的教学方法和孔子很不一样,是运用逻辑。
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什么是人?”
他说:“人是无毛的两腿动物。”
学生找来一只鸡,把这个鸡的毛全部扒光问老师说:“老师你看,根据您的定义这就是人。”
很明显这个答案是不对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学生不需要很聪明,只需要按照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样的三段论去逻辑推理就可以了。
所以西方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做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工厂里会运用六西格玛原理把安全系数提到最高、次品率降到最低等等。
六西格玛原理的步骤是: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解决问题、第四步反馈。
知识小贴士:六西格玛是一种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这就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一个根本的差距。我们太过于依赖个别能干的聪明人,所以我们组织的力量就很难发挥的出来。而西方人的特点是,把所有东西都做成标准化,做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总结
中国人认为,领导力是不可琢磨的,是一种感觉、气质,是基因里带来的或锻炼出来的。相反,西方人则认为,领导力是一系列的工具。
有些领导抱怨员工缺乏执行力,会请一些大腕儿给员工上执行力的课。大腕儿讲完课,员工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但是只能坚持两个礼拜,然后又慢慢恢复原状。
在西方的管理体系里,没有执行力的概念。因为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员工缺乏执行力多半是因为领导缺乏领导力。
案例:布置工作说5遍
日本的大公司给员工布置工作,会讲五遍。第一遍,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第二遍,让员工重复一遍。第三遍,让员工分析这个事儿的目的。第四遍,让员工分析如果遇到意外怎么办。第五遍,问对这件事儿员工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相反,中国的领导经常骂员工。“这事儿是我让你干的吗?”“给你布置的工作三天都没信儿,死哪儿去了?”“啥事儿都问我,要你干啥?”“你问过我吗?这事儿你敢自己定!”“不要让我再说第二遍!”这些话在中国的很多公司里屡见不鲜,这都是没有领导力的表现。
西方认为领导力核心是一系列的工具。会运用表扬与批评、学会倾听、未来创新、授权等这些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
简而言之,东方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不可复制的,是一种依靠能人的文化。西方认为领导力是可以复制的,是一系列的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