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

作者: 巴山夜雨i | 来源:发表于2021-09-15 20:15 被阅读0次

    最近听张崧舟老师在《百家讲坛》中的课程《爱上语文》,有些入迷了。老师讲得精彩,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今天听的是第二集:诗歌中的人与情。

    老师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切入,讲到以诗解诗。即从诗意诗味的角度去理解去思考诗歌。

    这首诗中写道“江枫”、“渔火”;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写道了夜半寒山寺的钟声。我们要透过诗里给出的客观景物去挖掘诗中人的心情和意境。

    江枫、渔火、月落乌啼、霜天都是愁绪的客体和表现,充分表现出诗人张继的心绪。而就在此刻,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入作者耳中,陪伴孤独的人,给作者孤寂又忧愁的心情以慰籍。

    读诗即是读人,更是怡情。讲到诗歌中的情,老师深情地朗读了《伯牙绝弦》,引出了知音文化。

    高山流水遇知音,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子期通过七弦琴音互通高山流水之志,寄托相遇之情。

    历史长河中,多少诗人感叹知音难觅。汉代《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大诗人李叹道:白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元代王冕: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

    深思诗歌里的人与情,理解文化背后更深刻的文化,你会更进一步理解张继和夜半钟声;你会更懂得伯牙绝弦与高山流水。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自己对诗歌对语文的理解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们,愿老师自己先爱上语文,更深刻的理解语文,然后才能引导学生爱上语文,理解诗情画意的文化美。

    今天,偶然间听到几位年轻的母亲在聊天。其中一位母亲说:“今天听我家宝宝说,老师问她们是否幸福。唉,幼儿园的孩子对幸福能有多少理解?!”

    我的心也猛然间震颤了一下,幸福是一个宽泛的范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和感受,是抽象的概念。

    一百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一百种答案。一个小小的孩子,该怎么去理解幸福?也许是一颗糖果,或者妈妈的一个吻。

    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也许用“开心””高兴”更准确些。

    人,是感情动物。无论是语文的学习中还是现实的生活中,愿我们透过现象细心地体味其中的情感,愿我们的生活更重情义,更有诗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sl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