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韩寒的《乘风破浪》。
概括来讲,影片描述了一个儿子理解父亲的故事。
有点像《大鱼》,儿子从不认同父亲到最终理解父亲,区别在于《大鱼》中儿子通过父亲的朋友之口走进父亲的精神世界,而《乘风破浪》则是通过穿越的形式让儿子与青年时代的父亲做起了朋友。
穿越的好处在于形成错位,很多原本并不好笑的剧情反倒变成了梗。
有趣的是,如果把影片的开头结尾撇去不看,《乘风破浪》又变成一个小镇青年的故事。
1998年,四个亭林镇青年,因为一连串机缘巧合,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以韩寒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开始追忆属于自己的青年时代。和《匆匆那年》等80后青春片不同的是,《乘风破浪》更加关注“时代”与“命运”这样宏大的主题。
所以,影片中屡次出现充满时代烙印的剧情。囤BP机、囤录像带。。仅仅过了20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被认为“最能挣钱”的人出的主意,现在看来不过是个笑话。
更荒诞的是,几个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年轻人,试图在小镇上维持某种朴素的秩序,并和黑社会开发商产生冲突,甚至其中一人因此而丧命。
我本人丝毫不觉得这个剧情不真实。
同样生长在小镇的我,大约是在98、99年,见到过类似电影中械斗。
械斗的原因我已经记不得,甚至有这样一种印象,在当时想械斗并不太需要理由。
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是看着《古惑仔》长大的,中学附近的小路天黑以后无人敢走,而职高附近的械斗则会上真家伙。
有一次听说某处学生打架,有人被捅死。他们是否像六一一样,为了正义而战,已经不得而知。
一个在这方面小有影响力的同乡,多年不见,后来听说去做了厨师。
正如影片中罗力所说:
都是小人物,别说什么大话。
小镇青年的乌托邦梦,抵挡不住时代的洪流,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挣扎,最终都会被房地产开发商击溃,纳入到城市体系当中。
死去的六一成为那个时代留给青年的痛感,离开才是主旋律。
去了深圳的小马,终究是要创造出QQ和腾讯的。衰败的小镇,终究是要被开发成楼盘的。
徐太浪对小马说:
小马,这个世界会变的,你该上路了,你不属于这里。
1998,如果你也在小镇,你将走向何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