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大学电影专业硕士毕业后,一心想要做导演的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导演工作。
深处异国他乡,面对生活和家庭的双从压力,是像同学那样,先从剧务、场记做起,还是随便找个其他工作,先挣钱养家再说。
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
而他却顶着压力不工作,选择在家做饭带孩子,仅靠还在读博的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
家务之外,他利用时间充电,集中看大量的电影,埋头写剧本,静待时机来临。
这一等就是6年。
一、你是一个挣钱的人,还是一个值钱的人?
这句话其实说的不够明白,必须加一些定语才好理解,应该这么说,你是一个整天忙着挣钱的人,还是一个努力让自己变得值钱的人。
大学时期修的一门选修课上,老师在讲经济学原理的时候,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至今印象深刻。
有甲乙两个人,同时从事挑水工作,一人一天挑20桶水,能挣20元钱。有一天甲对乙说,咱们这么挑也不是长久之计啊,现在咱们还年轻,一天可以挑20桶水,等老了身体不好了,可就挑不了这么多了,不如咱们俩一块挖条水渠吧,到时水流过来,不用挑水就能赚到钱了。
乙说,我才不干呢,挖水渠工程量大,又占用挑水的时间,这样一天我就挣不到20块了。
就这样,乙继续跳水,每天20桶。甲只挑15桶,剩下的时间,边学习边挖水渠。
几年后,甲的水渠挖通了,不用挑水就能轻松赚钱,而乙不得不继续跳水维持生计,而且由于身体状态下滑,每天已经挑不动20桶水了。
现实中,你是像乙一样,忙着挣钱,不想太多,有钱可挣就万事大吉呢,还是像甲一样,不满足,有思考有行动,做个值钱的人呢?
决策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在做决策时,通常是遵循“满意原则”的,就是说,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通常会采取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所谓满意原则,就是说人们在需要做决策时,一般会倾向于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而不是去费力地反复考察对比,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优选项。
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遵循满意原则的。所以,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身边许多人都是在忙忙碌碌地 “挣钱”,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毫不怀疑,他们多半是满意这种状态的。
为什么忙着挣钱呢?因为恐惧,因为对生活没有安全感,希望用挣钱来消除恐惧。我们都是从农耕社会过来的,我们的祖先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物质不丰富,对生活的重压有天然的恐惧。就像,你没有房子,丈母娘不会把女儿嫁给你一样。
然而,他们选择的标准却是很低的,因为我们天性懒惰,我们不喜欢费力地思考,这几乎是我们人类共有的习惯。
因为选择的标准低,挣钱的效果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所谓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用雷军的话说,这叫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的足够勤奋、足够忙碌,就ok了。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他妈都这么了努力,你还想怎么样?
就好比我们在建造一座高楼的时候,我们要首先要做的是挖个很深的地基吧,而如果我们要建个普通的民房,简单打个几厘米的地基就足够了。然而大多数人在挣钱的时候,总是企图在几厘米深的地基上建造摩天大楼。
而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永不满足,他们从不吝于深入思考,不断在学习,在精进,他们也想挣钱,但他们所想所做的,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值钱的人。
二、只有优秀的人才值钱
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钱是怎么挣来的。
如果你把挣钱看成一个名词,当作一个结果,你是看不清钱是如何挣来的。
实际上,挣钱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做这样一个分析:
能力(价值)——劳动(转化)——得到报酬(挣钱)。
首先,要想挣钱,你得具备劳动的能力吧,有了劳动的能力之后,你还得去工作吧,只有这样,才能挣到钱,是吧。
所以,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挣钱的公式,即,挣钱=价值×转化率。
能力再强,如果不去工作,没有任何转化率,一分钱也挣不到。一个月有20个工作日,你只工作10天,50%的转化率,那你只能挣到半个月的钱。
当转化率一定的时候,价值越大,挣钱自然就越多。
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呢?最终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度。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价值贵在稀缺。假如有一项技能,别人都不会,就你一个人会,或者其他人也会,但你是最顶尖的那个,你的价值自然就大。
为什么微信估值高达8000亿,因为微信既快捷实用,又免费低廉,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社交,比其他即时通讯工具都好玩好用,这就是价值。
有一次毕加索正在咖啡馆用餐,突然灵感袭来,不可遏制,兴奋之余,毕加索就在餐巾上画了起来,这一幕恰巧被邻桌的一位女士看到了,女士认为画的很好。
用餐完毕,毕加索把餐巾揉成一团,起身准备扔掉走人。女士赶紧制止说,先生,能把这幅画送给我吗,或者允许我出钱买也行。毕加索说,好的,女士,那你要出2000美元。
什么?你只是画了2分钟而已,女士大惊。可这用了我60年,毕加索回答道。
3分钟画的一幅草图,要价2000美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值吗?太值了,他的作者可是毕加索( 这位女士当然不知道),他的作品动辄上亿美元,并屡次刷新油画拍卖世界纪录。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诸葛亮没有急着投靠(挣钱),而是耕读于南阳卧龙岗,以观天下大势(值钱),直到刘备三顾乃出,后助刘三分天下,遂成一代名相。
所以,比挣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只有优秀的人,才是值钱的人。
或许,当你再抱怨自己挣钱不多的时候,你应该先试着问问自己: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值钱的人?
三、把自己变值钱,挣钱是早晚的事儿
挣钱的人和值钱的人,这其中差别很大。挣钱是着眼于当下,消费当下,值钱是瞄准未来,兑现在未来。
挣钱的人,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也不一定就挣到钱。但是要想挣到钱,必须要值钱,值钱是挣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越是把挣钱挂到嘴边的人越挣不到钱,越忙着挣钱的人往往越挣不到钱,看看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摆摊卖早点的大妈,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能挣几个钱。
再看看普通的上班族,忙忙碌碌一整年又能获得多少收入呢?我们急急忙忙去工作,急急忙忙去挣钱,但到头来我们还是缺钱。
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多挣点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挣钱并不会,事实上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最要命的是,挣钱是一个客观行为,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换句话说,不是你想怎么挣就怎么挣,不是你想挣多少就挣多少钱,这也跟你忙碌的程度、欲望的强烈程度没有一毛钱关系。
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做,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金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挣钱,不就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吗,这有多难,想必每个成年人都深有体会。
除了用资本外,本质上我们都是靠售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来赚钱的,我们都只有一双手,在单位时间内,我们只能卖出一份劳动,一天也只有24小时,无论我们多么勤劳,能用来售卖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这就是我们挣钱难的根源。
要破解这个挣钱难题,大致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提高效率,一次劳动卖出多份,比如出本书,卖出个几十万册,写个软件,提供给众多企业使用。要么提高价值,增加劳动的附加值,比如一个经验丰富的咨询专家给企业高层讲一上午管理课,要比一个工人在工地上搬半天砖,提供的价值要高得多。
就我们普通人来说,出本有质量有销量的书,或写个成熟的有竞争力的软件,等提高劳动售卖效率的事,还是比较难的。但提高我们劳动的价值,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所以,要想挣钱,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价值,先让自己值钱,才能挣到钱。
正如,你忙着挣钱,恰好说明你还没有钱,正因为你缺钱,就更应该去学习、去提高,让自己更值钱。
两三千年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有个很有名很有影响力的哲学派别,叫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有自然法理论的奠基者芝诺、《沉思录》的作者马可•奥勒留等。
这个学派有个著名的心法——“斯多亚控制二分法”,就是说,我们要接受那些我们不能控制的,而要重点关注那些我们能控制的。
分清楚哪些是我们有能力控制的,哪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然后对应采取不同的行动,这简直就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不二法门。
既然挣钱是无法控制的,我们就不应该在这上面白费功夫。既然值钱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值钱的事上。
挣钱,是你追着钱跑,你怎么追得上;值钱,是钱追着你跑,你怎么跑得掉。
再深一步讲,金钱、名誉、地位等身外之外,其实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最多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取它们,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为我们服务,达成我们的目标。
实际上,你唯一拥有的资产其实就只有你本人,包括你的身体、你的思想和你的行为,这是你唯一能控制的。
所以,我们要收缩目光,眼睛向内,在奋斗的年纪,多做点让自己“值钱”的事。
自己值钱了,挣钱还会远吗?
对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他,你猜出来是谁了吗?
没错,他就是导演李安,后面的故事你知道了。
网友评论
提高竞争力:他们从不吝于深入思考,不断在学习,在精进,他们也想挣钱,但他们所想所做的,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值钱的人。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