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无法回去的童年

作者: 书香集粹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20:17 被阅读130次

                                      ——写在六一儿童节之后

    忆无法回去的童年

    又是一年儿童节,面对一年下来各式各样的节日,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生活在美好时代的孩子每天都是儿童节,每天都是开心快乐,于是礼物便显的无足轻重,游乐场也变得没有诱惑力。于是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便兴起了,绘画展,跳蚤市场,公益巡演,等等。昨日里,朋友圈铺天盖地都在过节,小朋友们是过自己的节日,中学生们抢着过最后一个儿童节,中年同志们也在感叹,青春已逝,童年更远。趁着年轻珍惜生命,珍惜一切吧!

    我们生活在八十年代,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生活水平在逐渐摆脱温饱,向着小康迈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儿童节真是孩子们节日,在这一天,可以不上课,穿着漂亮的衣服,画着妖艳的舞台妆,(现在想起来是那么土气)在全体师生面前演出,那是多么无上光荣的事情。学校也会在这一天给学生颁发奖状,奖品,以资鼓励孩子们的努力。那时的奖品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得到的,必须是品学兼优的孩子才可以,而且奖项也不会设置那么多,所以显得弥足珍贵,也激励那些没有奖的同学要继续努力,所以满满的都是正能量,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真的是历历在目。

    记得小时候儿童节正值麦收时节,在农村是有十天麦假的,那时暑假可没有现在这么长,通常是四十天,还有二十天秋收假。那时候过麦收的场景也是历历在目。那时鲜有收割机,所以麦子是人工用镰刀割下来,为了不至于太热,大人们通常在黎明两三点开始就去地里割麦了。麦子割下来,捆成捆,再用牛车、驴车(个别人家有拖拉机)拉到场里去晒,等晒得差不多干了,摊平,用碌碡套上牲口来回轧,直到麦粒全部从壳里出来,这叫打场。然后就把麦秸秆用叉子挪走,垛成垛当柴火。剩下的就是麦子了,当然里面还掺杂着麦糠,最后就是用木扬锨趁着有风的时候一下一下扬起来,麦糠就随着风吹到一边,麦粒就落到地上。麦粒弄好,要装麻袋运回家,在自家的院里,开始晾晒,直到麦粒全部晒干,没有一丝水份,才可以装袋入库。如果不晒干,麦子是容易发霉的,所以我们又叫晒麦熟。通常老天爷也会在麦收的时候来添乱,正打场呢,忽然来一阵雨,人们就开始赶紧收起来盖好,一阵雨过后,再摊开,接着轧。有时一天下来好几次,气的大人们骂人,所以麦子是抢回来的。想想那时打一袋子粮食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才有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如果问现在城市的孩子,馒头从哪来,他会告诉你,买的,因为他并不知道一个馒头的真正由来有多么复杂。

    那时候放麦假了会有一项特殊的作业——拾麦子,听话的孩子就会拿个袋子每天沿着马路,麦地里,场里,捡拾丢落下的麦穗,十天下来,也能拣不少呢。记得最多的一次,我捡了五十一斤,那是多么大的收获呀!现在回想起来都很兴奋呢!开学了,我们要把这些麦子交给学校,至于这些麦子最后给谁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好学生是要听老师话的。呵呵!而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只好拿家里的麦子来交作业了,想想真是不孝。

    麦收过完,夏天算是真的来了,夏天虽然炎热,可是只有在夏天,才可以吃到很美味的水果。当时物质匮乏,杏子,桃子,草莓,甜瓜,西瓜……都不是每家都能种的,大多数还是把地用来种庄稼的。在农村,夏天里我们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看树地:就是在果园里搭一间草屋或是盖一间房子,里面铺上被子凉席。白天大人们开始去地里干活,为了不让果子被人偷吃掉,那看树的活就交给孩子了。早上吃过饭,我们会带着干粮,水,还有作业(这是好学生的专利,无时无刻不在写作业,呵呵)。在园子里看树,可以随时摘到新鲜的果子吃,摘了没有水就用树叶擦擦吃,自家的果子是不打农药的。农村的孩子就是这么皮实泼辣。有时真会碰到人偷果子,说是偷,其实就是嘴馋了摘来吃,我们只需把他们喊走就行,都是相里相亲的,如果碰到小孩子,有的就捣乱,把果子摘个乱七八糟的,纯粹浪费,这才是看园的真正目的。

    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游乐场,没有玩具,没有这样那样的补习班,放假了,能学习的都是好学生,能帮家里干农活的都是好孩子,小小的年纪,我们没有走出过那个小县城,更见不得外面的大世界,可是在童年的记忆中,那种欢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真正体会,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快乐,是穷乐。即便如此,每每回忆起来,心里都是暖暖的,可是却也只能是回忆了。

    忆无法回去的童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无法回去的童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td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