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我说,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和孩子的成绩没有关系,你会相信吗?
不要急着否定,这不是我说的,而是美国教育学家说的。
鹿角姐姐在一篇文章里写道,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曾经开展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研究。
在假设的相关因素里,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和孩子的成绩无关,但是家中有很多书籍(父母看的)却和孩子的成绩有关,家里藏书多的孩子成绩越好!
乍一看,这很颠覆我们的常识,仔细想想,又有一定的道理。
家里父母藏书多的人,应该很爱读书,家中阅读氛围浓厚。孩子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很容易热爱读书、热爱学习,成绩自然不在话下。
而给孩子读书这件事,门槛就比较低了。孩子的读物嘛,大人基本都能读,就算不爱看书,也可以强迫自己读给孩子听。指望通过这个时期的阅读让孩子掌握多么渊博的知识、学会多么严密的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也不会直接帮助提高成绩,因为还太久远。
那么,想通过给孩子读书来培养阅读兴趣,真的是在做无用功吗?
我认为,如果能做到以下3点,亲子阅读还是会有效果的。
2
读物种类的选择要丰富
我们现在一说亲子阅读,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绘本、故事。
在国外把读物分为两类:fiction虚构类和nonfiction非虚构类,不会只给孩子看某一类的读物。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非虚构类的比重要增加,不能让孩子整天沉浸在故事的虚构世界里。
孩子爱看故事是天性,但是认知能力的发展更需要通过阅读非虚构类书籍来培养,而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息息相关。
看看自己家里孩子的书架上,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比重分别是多少?如果失衡,请及时调整。
看书的很大一个作用是开阔视野,所以范围广阔一点、种类杂乱一些不是坏事。
3
从图画书过渡到字书
尽管看绘本对孩子好处多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在看图画书时,“费脑子”的程度不如看字书。
有不少孩子只爱看绘本,不爱看字书,甚至有些中学生还只爱看漫画,读不进去字数长的篇幅,这是我们要避免的。
父母在孩子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后,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图画书过渡到字书。
刚开始可以使用“桥梁书”,这类书的画比图画书少,字数比图画书多,孩子刚开始看不会太吃力。
在孩子看完一本“桥梁书”里,要及时和孩子交流书里的内容,鼓励他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等着他。
4
从亲子共读过渡到独立阅读
亲子共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阅读兴趣,最终还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阅读。
不能光大人陪着一起读的时候,孩子爱读。一让自己读了,孩子就不乐意了。
当孩子年龄到6岁,即上一年级以后,父母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阅读了,因为这时已经学了拼音,有了基本的识字量保证。
具体的做法上,尹建莉老师提到一个好用的办法:给孩子讲故事,讲到他爱听的时候留悬念,让孩子特别想知道接下来怎么发展。这时给孩子相关的书籍,诱惑孩子往下看。
也可以采用先听后看的方法,现在的有声书、有声故事那么多,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先让他听,如果有动画片,也可以让孩子看,再找到配套的书,孩子就会愿意读了。听音频、看视频、看纸质书,三者结合,孩子脑海里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5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浮于表面,你只看到人家给孩子读书成绩好,就自己也回去给孩子读。
却不知道,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人家自身就是个爱读书的人。更不知道,即使给孩子读书也是有差别的,读书是有技巧的。
我相信,当你运用小技巧和孩子读书,孩子的收获一定更大。你也会爱上读书,成为一个爱书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