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践行目标:
目标 1. 改善动不动就打人,生气就爱扔东西的问题,学会尊重
目标 2. 随机问题的记录与改善
故事记录:今天午饭时没有提前约定好玩的时间,到了吃饭的点,叫小先生也不愿意去吃饭,我把他抱起来带他去吃饭,结果他很生气,伸手啪啪打到了我脸上。
以当时累积的情绪,是有种要“暴走”的冲动,但是后来忍住了。我面无表情的告诉他“你又打人了”,说着我在他身上拍了两下,动作非常轻,他还是情绪爆发哭了起来,生气、委屈、还带着些许恐惧。没有说教、批评、谈感受的戏码,我只是抱着他,他哭了一小会以后,我就带他去吃饭了。午休之前,我还是就这个问题跟他说了一通,从我愤怒的感受到他表现出来的不能被接受的行为,以及尊重人的方式,他也都表示认同,虽然这件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了,但只有我自己清楚内心的无力与焦虑并没有因为当下这件事情的结束而缓解。
为什么这个行为引爆了我的情绪开关?因为我用惯有的思维和心态去评判了这个行为,不是陈述,而是评判,无论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当我们用“我句式”去诚实有效的表达感受的时候,有多少次是下意识在坦诚感受和陈述事实部分表达或暗示评判和指责,尤其是道德评判。
这个觉悟来自于晚间看到的这样一首诗: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我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这是《非暴力沟通》里很有名的句子,它说,“观察”是我们看到的关于“是什么”的结果,而“评论”则是我们对于“应该或不应该是什么”的评判。前者是事实,后者是妄想。
其实,当我们开始说“这样不好” 或 “那样不对”时,我们的道德优越感已经形成。
“在评判他人时,我们已经把自己放在了道德制高点,而事实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和体验,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才是对别人更好,尤其是对孩子。”
很多的情绪与无助在这样深刻的文字里得到了救赎,进而无比认同李小萌说的那句话“教育,不是我和孩子之间的较量,而是我和我自己内心恐惧之间的博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