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税制改革

分税制改革

作者: 1haidenver | 来源:发表于2024-02-01 09:20 被阅读0次

来自《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兰小欢

>> 要真正理解政府行为,必然要了解财税。道理很朴素:办事要花钱,如果没钱,话说得再好听也难以落实。要想把握政府的真实意图和动向,不能光读文件,还要看政府资金的流向和数量,所以财政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

>> 成功的政策背后是成功的协商和妥协,而不是机械的命令与执行,所以理解利益冲突,理解协调和解决机制,是理解政策的基础。

>> 分税制是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根本性改革之一,也是最为成功的改革之一。改革扭转了“两个比重”不断下滑的趋势:中央占全国预算收入的比重从改革前的22%一跃变成55%,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国家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从改革前的11%逐渐增加到了20%以上。改革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之后应付一系列重大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等)奠定了基础,也保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国企改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分税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模式。

>> 改革前,企业的大多数税收按隶属关系上缴,改革后则变成了在所在地上缴,这自然会刺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尤其青睐重资产的制造业,一是因为投资规模大,对GDP的拉动作用明显;二是因为增值税在生产环节征收,跟生产规模直接挂钩;三是因为制造业不仅可以吸纳从农业部门转移出的低技能劳动力,也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相关税收。

>> 因为绝大多数税收征收自企业,且多在生产环节征收,所以地方政府重视企业而相对轻视民生,重视生产而相对轻视消费。以增值税为例,虽然企业可以层层抵扣,最终支付税金的一般是消费者(增值税发票上会分开记录货款和税额,消费者支付的是二者之和),但因为增值税在生产环节征收,所以地方政府更加关心企业所在地而不是消费者所在地。这种倚重生产的税制,刺激了各地竞相投资制造业、上马大项目,推动了制造业迅猛发展,加之充足高效的劳动力资源和全球产业链重整等内外因素,我国在短短二三十年内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当然,这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比如说,地方为争夺税收和大工业项目,不惜放松环保监督,损害了生态环境,推高了过剩产能。2007—2014年,地方政府的工业税收收入中,一半来自过剩产能行业。而在那些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工业污染水平也普遍较高。

相关文章

  • 笔记|税收

    18年6月份的读书笔记 分税制改革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规模最大、范围最广 、影响最为深刻的...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七)

    面对分税制 一九九四年,国家出台了分税制改革的政策,将国税和地方税重新划分了上解和留成比例,由过去的地方拿大头变为...

  • 第一章 他们的婚姻 ,是一场悲剧

    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分税制改革,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林家老大出生,取名林超,男孩。 1995年,中...

  • 2018-10-11-瑶

    第四部分政府、企业与预算外资金:分税制的“驱赶”效应 第四部分分析分税制改革前后政府行为、财政收入增长方式、发展模...

  • 地摊生活

    1999年,当时国家对国企进行分税制改革。这个改革推动了国企的转型和良好发展。但是另一方面,600万职工从此下岗,...

  • 机构调整

    按照重要顺序: 第一:国税地税合并。ZRJ分税制改革终结,收权,降低地方权力、动力、灵活性,目前说的是裁员,难度较...

  •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d2

    今日读到上篇:第四章第二节,阅读时间53+71分钟,昨天忘记记录了。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

  • 《置身事内》基层财政困难

    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和省分成,省也要和市县分成。可因为上级权威高于下级,所以越往基层分到的钱往往越少,但分到的任务...

  • 房产那点事3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极大地压缩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比例,但却将当时规模很小的土地收益划给了地方政府,从此奠定了...

  • 《强制拆迁 异地重建》

    1994年,我上小学一年级,这是件大事。同年,我国经济改革发生了两件“小事”:分税制的实行和房改的深化,也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税制改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za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