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艺术性更重要的方面。
新颖、巧,应该说是艺术性的一个方面。《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于老师故留“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启发:他的“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请同学们想象,把车夫的脸刻画出来好吗?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很巧妙,一举两得,既检查了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练习写了人物外貌。
续写。不只是情节的延伸,而且是主题的升华。《马背上的小红军》,续写结尾,一名学生的“三声枪响”让枪声升华,点出主题,谁说这不是艺术。
补写。既不是化抽象为具体,也不是课文故事情节的续写。巜黄山奇石》仿照“仙桃石”写课文中一笔带过的“天狗望月”,学生写起来易如反掌。补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头脑中有的,不能让学生做无米之炊。
“造段”训练。《白杨》一课课后练习三的关联词造句,我变“造段”,用两组关联词写段话,就写课文中的这位叔叔。一者“造段”有新鲜感,二者有提示,学生写起来并不难,比造句更有价值。
模仿课文写对话的训练、分角色话别写话训练---迁移训练。
学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以读写为主。古人“熟读、精思、博览、多作”要继承,并发扬光大,因为“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