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梦想起航苏州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①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①

作者: 人中每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21:18 被阅读11次

    今天读到该书第三辑中的《揭示寓言的艺术》与《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前者具体谈形象思维对学生理解寓言这一文本所蕴含的道理的意义,后者主要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容易操作且作用明显的小练笔形式。

    两篇文章都给我很大启发,《揭示寓言的艺术》其实是分为三个阶段,先是于老在听一般老师的课时,面对老师将寓言故事的道理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跟着念这一举动产生了质疑:这样做真的就使学生明白了寓言的道理吗?然后是于老在自己的课堂上碰到学生在学完《狐狸与乌鸦》一文后的疑问:在《乌鸦找水喝》中,那么聪明的乌鸦在这儿怎么会受狐狸的骗呢?

    于老于是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乌鸦,通过反省自身言行,悟出寓意。才偶然得出“发展情节法”,即通过发展情节由乌鸦的嘴说出寓意。最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自己的课堂,再来执教《刻舟求剑》一课当中,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寻剑人与开船人,并展开角色对话,得出寓意。

    这种借助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归纳出寓言道理,比起把寓意写在小黑板上确实要直观、形象太多。更主要的是,这种方法真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发展,对于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虽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曾有过“挂小黑板”的经历,但总喜欢替学生归纳,取代学生思考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面对学生不太理解的抽象概念,教师应该想办法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灌输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既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更需要教师平时对文本专研下更大的功夫。

    在观课中思考,在上课中总结,在备课中预设。让形象取代抽象,让学生体验取代教师归结。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也让我收获很多。首先,使我更明确了读写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学生来学校就是来学习规范的书面表达的”因此必须要坚持经常进行写的表达与训练。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教授课文往往会占用大量时间。那么,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可以开展哪些形式的练笔呢?于老告诉我们有:续写,补写,改写。其实以上三种在我曾发表的一篇文章《模仿——写好作文第一步》中也提到过。

    今天让我真正大开眼界的是,于老还介绍了“用写话来解释抽象难懂的词”这一方法,例如:饱经风霜,通过学生的文字描述,“饱经风霜”虽然没有给出直接的定义,但却出现了极强的画面感,也确实让每个孩子都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方法。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于老发明的“造段”,相比我们惯用的造句确实更具体,也更具实用性,也更容易锻炼与挑战学生的思维与逻辑。

    最后我还要从中学习的是,学生的任何小练笔,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当场展示。既是对学生的及时肯定,也为日后课堂上学生能创造出更多的练笔作品埋下伏笔。因为及时反馈会成为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写练笔的一种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ib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