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佑元年(公元948年)七月,后汉朝廷内部矛盾与外部威胁交织在一起,危机四伏。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军事决策,任命赵晖为西南面行营都部署,命其统兵征讨,以平息可能出现的动荡。赵晖,一位在军中颇具威名的将领,他深知此次征讨任务责任重大,犹如身负千钧重担。接到任命后,他迅速整军备战,从各地调集兵力,筹备粮草辎重,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知道,一场硬仗即将来临。
然而,就在赵晖积极备战之时,九月的风云突变如同暴风雨前的雷鸣。王景崇,这个野心勃勃且心狠手辣的人物,做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他竟然残忍地杀害了侯益家族七十余口人,这一暴行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这不仅是对一个家族的屠戮,更是对后汉朝廷权威的公然挑衅。
王景崇并未就此收手,他与永兴(今陕西西安)的赵思绾达成了共识,共同拥护国节度使李守贞为主,联合各方兵力起兵反叛后汉。他们深知自己的力量相对后汉朝廷来说还比较薄弱,于是,为了增加胜算,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后蜀,希望能得到后蜀的援助,从而在这场叛乱中站稳脚跟。
赵晖率领大军迅速开赴战场,目标直指凤翔。凤翔,这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池,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赵晖深知,若要平定这场叛乱,必须先拿下凤翔。于是,他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略,这一策略犹如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意图先切断凤翔城与外界的援助联系,再逐步攻破城池。
不久之后,后蜀果然派出了援军。赵晖早有准备,他派遣都监李彦从等将领率领军队前往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迎击后蜀援军。散关,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后汉与后蜀的军队在这里狭路相逢时,一场激烈的战斗瞬间爆发。
后蜀军气势汹汹地冲向后汉军。他们的士兵呼喊着,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都吞噬。后汉军则在李彦从的指挥下,镇定自若地列阵以待。战斗一开始,后蜀军便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们企图冲破后汉军的防线,打开通往凤翔的道路。但后汉军凭借着坚固的阵型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顽强地抵挡着后蜀军的进攻。双方的士兵在战场上你来我往,箭矢如雨,喊杀声震天动地。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后汉军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素养。他们相互配合默契,士兵们勇往直前,毫不畏惧。而后蜀军在久攻不下之后,开始出现混乱。后汉军抓住这个机会,发起了猛烈的反击。这一次反击如同洪水决堤一般,势不可当。后蜀军顿时阵脚大乱,士兵们纷纷逃窜。最终,后蜀军大败,三千余人丧生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其余的士兵们丢盔弃甲,狼狈地向后逃窜,只恨自己少生了两条腿。
后汉军击退后蜀援军后,士气大振。他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凤翔城上,派遣数以精兵对凤翔城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攻击。然而,城中的王景崇也并非无能之辈。他深知自己此时的处境,一旦出城迎战,很可能会被后汉军一举歼灭。于是,他决定闭城不出,坚守城池,等待援军的到来。他组织城中的军民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准备与后汉军进行一场持久的消耗战。
赵晖见凤翔城强攻不破,深知如果继续这样盲目地攻城,只会让自己的士兵白白损耗。于是,他开始思索新的破城之策。经过深思熟虑,他想出了一条诱敌之计,企图通过巧妙的布局,伏击歼灭城中的敌军。
乾佑元年十月初三,赵晖精心策划的诱敌计划开始实施。他派遣一千人悄悄地退到城南三十里(一舍为三十里)的地方,这些士兵们个个身披战甲,手持兵器,并且模仿后蜀军的旗帜样式。他们沿着南山缓缓而下,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支后蜀的援军正在赶来。同时,赵晖命令围城的诸军故意大声呼喊,声称后蜀援兵已经到了。
城中的王景崇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大喜。他认为这是扭转战局的大好机会,于是不假思索地派遣数千士兵出城迎接。这些出城的士兵们满怀希望地朝着他们认为的援军方向奔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踏入后汉军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之中。
当王景崇的士兵们进入伏击圈后,后汉军突然发动攻击。刹那间,喊杀声、惨叫声响彻山谷。后汉军从四面八方涌出来,他们如猛虎扑食一般冲向敌军。王景崇的士兵们毫无防备,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他们在狭窄的道路上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任人宰割。在这场激烈的伏击中,出城迎接的数千士兵几乎被歼灭殆尽,只有极少数人侥幸逃脱,狼狈地跑回城中。
后蜀主得知凤翔城的战况后,并不甘心失败。他深知凤翔城的重要性,如果凤翔城被后汉攻破,那么自己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将会大打折扣,而且会失去一个牵制后汉的重要棋子。于是,他决定再次派遣援军。这一次,他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安思谦为主将,率领大军前去救援凤翔。同时,为了分散后汉军的兵力,他还派遣雄武节度使韩保贞引兵出汧阳(治今陕西千阳城北)。
安思谦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凤翔进发。他深知此次救援任务艰巨,于是在行军途中精心谋划。当他的军队行进到模壁(今陕西宝鸡西南)时,他发现这里的竹林茂密,地势复杂,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于是,他派遣两千士兵提前在竹林中设下埋伏,等待后汉军的到来。
不久,后汉军果然来到了模壁。他们毫无防备地进入了安思谦设下的伏击圈。安思谦一声令下,埋伏在竹林中的后蜀士兵们如鬼魅般杀出。后汉军顿时大乱,他们在突然的攻击下难以组织有效的抵抗。后蜀军在这场伏击战中取得了胜利,成功地击破了后汉军。
然而,当后汉得知模壁的败绩后,迅速做出反应,增兵宝鸡。安思谦得知后汉军增兵的消息后,心中开始担忧起来。他担心自己的兵力不足以与后汉军正面抗衡,而且自己深入敌境,如果继续前进,可能会陷入后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他最终决定退兵。
尽管安思谦退兵,但凤翔城内的王景崇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他屡次向后蜀告急,希望后蜀能够再次派出援兵。后蜀主孟昶也深知凤翔城的重要性,他不顾之前的失败,第三次派遣救兵前往凤翔。这一次次的救援行动,如同在这场战争的火焰上不断添加柴火,使得整个战局更加复杂和紧张,而凤翔城的命运也依然悬而未决,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下一场战斗的到来。
在这场围绕凤翔城展开的战争中,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标而拼搏。后汉朝廷希望通过平定叛乱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王景崇等人则企图通过叛乱建立自己的势力,而后蜀则想通过介入这场战争来扩大自己在中原的影响力。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政治、战略等多方面的博弈,每一个决策、每一场战斗都影响着整个战局的走向,也让身处其中的士兵和平民们都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