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漫说文化丛书 • 读书读书》卷的开篇文章——鲁迅先生的杂文《随便翻翻》,我悉心地读完了,写了5篇随笔,合计字数4388。自己在过程中和读完后,颇有一种“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切身体验。
但又一想,“天下第一好事”也是有局限的,这不是说读书本身有什么局限,而是说愿意为此等好事的人是有限的——有多少现而今的人愿意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方式的构件呢?尽管人人都入学校而读书长大成人,但因十几年学校教育之后而真正成为“读书人”的,怕是不多。所以我断定,对于相当数量的人来说,读书是不得不走的路。
作一个假设,如果在今天取消了读大学这个就业的“跳板”,还会有多少人拼搏于读书的校园呢?我想,这样可能就把“真的爱读书的人”和“不得不读书的人”区别出来了,而且,“真的要读书的人”,以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的人也会多起来,而不是少了。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如此这样,读书就成了人的发展道路而不是“功利工具”,读书就成了人之为人的尊严选项,而不是饭碗选项。
把这个假设变成今天现实生活的真在呢?温饱富裕后的今天,以至更为富裕的将来,即便贫穷,人活一世,首要的不都是要活出人之为人的尊严吗?尊严,花钱是买不来的,只能靠人的智慧、素质和能力而在社会生活中赢得。人的智慧、素质和能力何来?读书学习是主要路径、必须路径。所以,温饱富裕后,应该是读书以加强人之为人的尊严——为人生尊严而读书!
人生最大的耻辱不是没有钱,而是被人看不起,尤其是严重被人看不起——没有尊严的存在。其原因不就在于“无知多多”吗?解决“无知”问题,唯有一条路——求知,而求知唯在读书学习。
如上逻辑思维之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该是自觉了,亦应走向自为。人生要走的路不少,关键是把不得不走的路变成自觉的坚定不移地去走的道路。人的本事大概即在此,也出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