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青葱少年,对自己的长相和身材很不满意,性格也不大好,内向、固执,对一切悲观失望,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觉得周围人都讨厌他,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为此感到很烦恼,对人生感到无望。
类似他这样看待自己的人也许不少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生活乏味,不但别人讨厌自己,连自己也讨厌这个熊样的自己。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
怎么办?有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确实,越来越多的人对心理学感兴趣,遇到困境也愿意求助于心理学书籍。不过打开相关的书却往往看不进去,太多的专业术语,文字又艰涩难懂,致使一般人望而生畏,没法深入了解。
《被讨厌的勇气》却独树一帜,用对话体的形式,通过通俗浅显的文字,为我们除掉心理学抽象难懂的外衣,没有概念的堆砌,不讲深奥的理论,由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真切体验,巧妙地融入心理学的简明道理,让人在深入浅出的剖析中豁然开朗,解开一个个心结,挣脱人生的困境。
本书的核心观点来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生于1870年,卒于1937年,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也堪称思想家和哲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image阿德勒心理学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被称为个体心理学,也被称为勇气心理学,它的真谛就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争和完美的愿望。写出畅销书《人性的弱点》的戴尔·卡耐基高度评价阿德勒,将他称赞为“终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潜力的伟大心理学家”。
这个对人生失望的青年怀着渴求改变的愿望,前去拜访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哲人,弄清了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观点,领悟到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人生有三大课题,要学会课题分离;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要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接纳自我,信赖他人,为他人做出贡献,认真活在当下,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被讨厌的勇气》由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合作完成。岸见一郎1956年生于京都,就读于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
古贺史健出生于1973年,擅长于以对话创作(即问答体裁),他创作的采访稿,以极具现场感与节奏感而广受好评。他在20多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岸见一郎,向他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
这本书里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古贺史健向岸见一郎请教学习并且领悟的过程。他俩激烈辩论了五个夜晚,涉及到生活中大大小小三十多个问题。
擅长对话体的古贺把这一过程写的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将一个个关键话题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让人读来毫不费力又深受启发,随着青年的质疑、反驳、被哲人一一说服,生动地传递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一般人可以将这种学说应用到个人生活中,获取追求幸福的勇气和信心。
image我觉得书中核心内容以及最有价值的部分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因此必须要处理好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和爱的课题,做好课题分离。
第二、人要想自由就必须停止寻求认可,即使被讨厌也不怕,摒弃使人裹足不前的自卑情结,不断超越自我。
第三、接纳自我,信赖他人,为他人做出贡献,认真的“活在当下”,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幸福。
本文着重剖析人的一切烦恼的根源,以及如何妥善处理与解决具体的3个人际关系。
一、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具体指的是哪3个关系?
谁不想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像阳光一样露出灿烂的笑容,温暖自己和周围的人?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理想,总有某些时候,你会感到焦虑、气愤、郁闷、不安和挫败,活得很痛苦,很疲惫,郁郁寡欢。眼前的世界似乎充满各种矛盾,各种各样的烦恼缠绕着,怎么理也理不清。
本书中的青年就很有代表性,他愤世嫉俗,对自己不满意,有诸多毛病,对周围世界也感到格格不入,人生毫无幸福可言。
image哲人开宗明义引用阿德勒心理学开导他,阿德勒曾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假设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这个人的烦恼就无从谈起。正因为我们无处可逃,每个人都要与他人发生联系,所以务必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阿德勒十分肯定地指出,世界其实非常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改变,都可以消除人生的烦恼。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处理好人生的三大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
首先,在人际关系中,门槛最低的是“工作课题”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件工作是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例如,写作是最突出个人能力的工作,无人可以代替,必须自己创作,但写出书稿还是需要编辑、装订、印刷、经销以及书店等多个工序的协助,才能出版发售到读者手中。工作一般基于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带有强制性,所以即使不投缘也要同心协作。因此,工作这个联结点比较单一,在下班后,或者转行后就又变回他人关系。
其次,是“交友课题”
当我们脱离了学校或职场,要与他人开始或发展朋友关系,因为缺少了强制力,难度大得多。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数量是没有价值的,知心朋友一两个足矣。应该注意的是距离和深度,既不能靠得太近,又要伸手可及。
image最棘手的是“爱的课题”
它包括恋爱关系和与家人的关系。由朋友关系发展成恋人关系的时候,距离近了,关系深了,有一些在朋友之间被允许的言行就要慎重了,比如跟别的异性朋友打电话,或一起出去玩,恋人就会吃醋。与家人的关系又分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如果说,恋爱关系是用红丝线联结起来的话,那么亲子关系就是用坚固的锁链捆绑在一起的。结婚多年的夫妻,要是双方情份断了,难以维持下去的话,完全可以选择分手,但亲子关系却是无法逃避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再难以沟通都要去面对。
二、如何妥善处理3个人际关系?
这三个课题都牵涉到距离和深度问题,假如把握不得当,工作上没法跟别人同心合力,没有称得上知己的朋友,找不到所爱的人,或者跟家人有矛盾,被家人所厌恶,都会带来烦恼。要解决烦恼就要处理好人生的三大课题,怎么才算处理恰当?那就是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就是要将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只解决自己的课题,同时尊重别人的课题,不管是自己还是朋友还是家人,每个人都只对自己的课题负责。说白了谁的车由谁来握方向盘,谁的事情谁来负责。
不必理睬别人如何对待你,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因为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同样,你的地盘你做主,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指出,人际关系之所以有那么多烦恼,根源就在于我们混乱了彼此的课题。这个观点一语道破人际关系的本质,相信会改变许多人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他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他人妄加干涉。妄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灌输给对方,硬要对方接受。
image三、孩子不好好学习,最终的结果由谁来承担?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景:父母常常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忧心焦虑,进而去命令孩子,干涉孩子的学习,制订一条条规则,恨不得代替孩子读书做作业,这就犯了妄加干涉。然而孩子不顺从,死活不肯学习,亲子关系必然发生冲突。
那么,怎样辨别是谁的课题呢?原则就是:某一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当孩子选择了“不学习”,则所产生的后果,比如成绩差,无法上好学校,最终的承担者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
所以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总把“为你着想”挂在嘴边,其实质行为却不是为孩子,而是出于满足自己的目的,为了面子上的虚荣和对孩子的支配权。
image西方有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个观点。父母将孩子引领到“水边”,是否喝水就看孩子的决心。
不过,阿德勒虽然主张课题分离,却不推崇放任主义。如果父母对孩子做什么都不知道或不想知道,那就是放任自流。恰当的做法是,了解孩子干什么,并加以守护。告诉孩子学习是他个人的课题,当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会随时准备给予帮助。
关系再亲近,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得越俎代庖,父母的课题是支持和鼓励,相信和鼓励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决心和力量,找到学习的动力。
亲子关系中处理好课题分离,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培养出孩子的独立能力。例如,孩子已经会自己穿鞋了,大人还是忍不住帮他,因为“孩子自己穿太磨蹭,我们赶时间。”这种干涉孩子课题的做法,就很难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image总之,生活中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做好课题分离,有边界意识,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能收获大爱,拥有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有个智者说过:“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接受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我们很幸运,生活于现代文明时代,个体的生命和幸福成了最高的道德标准。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但人生之路,说到底还真是一趟孤独之旅,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的课题负责。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朋友很多,交际广泛,爱情生活融洽而甜蜜,亲子关系和睦而温暖,就很少感到烦恼和痛苦,而是觉得自己精力充沛,生活充满生机,未来一片光明。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书中给予我们的勇气与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