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个春和景明的周末,从印度被派过来的廉价劳动力再次被委婉地要求来加班,而我则是有点儿事情还要处理,也就过来了。中午一起吃的饭,闲谈之余,惊奇地发现,我对印度一点也不了解,印象中,脏,乱,差……
说到这些,他很是无奈,媒体总是将事物需要被表达出来的样子呈现出来,不同的意识形态也将各个国家置于不同的阵营,对于盟友的无限包容,相比之下,对敌人则是刨根问底的百般嘲弄了。正如上图贴出来的一张火车照片,挂满了人的落后很符合国人对印度的期望,而他跟我说的是,在印度,七成以上的列车都已经完全升级了,挂人的现象的确还是有,但并没有到随处可见的蛮荒之境。在印度,官方能作沟通的英语只有英语,虽然英文也入乡随俗的变了味儿,但相比于国内118种不完全从一种语言系统派生的正式用语来讲,26个字母真是难能可贵的提高了沟通效率。此处我忽然想到了秦始皇,真是一个聪明的人,统一度量衡,文字,早早避免了地大物博的中国离心式发展。试想,北方说着英文,西边说着藏语,东边说着中文,打到三国就彻底分家了吧。
阿三哥今年38岁,儿子10岁了,从种姓制度讲,他的最低,她的老婆比她高一级,所以常年来,娘家人对他态度很不好,而在成长过程中,更是艰难苦恨繁霜鬓。但是,他有一种天生的乐观精神,不知是出于印度众教派的点化或是自我的修养如此,再苦再难的工作,他都欣然接受,工作到兴起时偶尔会自弹自唱,奇特的音节绕在耳边,叫人不知所措。问起,他说可能印度整个氛围都这样,没有人会日复一日觉得自己的种姓是可以被推翻的,生活不是可以过下去吗,干嘛要改变呢?我想甘地要是也这么想,印度早就……
刚好吃完了饭,我要分配一些任务给印度方完成。想起来一个问题,也是重复在出的问题,每次给那边的人一个任务,开头交代一些,让她有十分钟自由提问,然后开始干活。他们会立刻把自己挂上“请勿打扰”的提示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我的任何输入变更都必须在他/她提交本次工作“完成”以后,才有发言的机会,于是,一张图纸经常性的重复三遍,一张表则要花我两倍时间去核对检查。一方面,我觉得心无旁骛的去完成一件事是好事,成功需要专注;另一方面,印度的文化更像是在复制中国制造,你只需要做,而我只需要告诉你怎么做即可,颇像两个点的粗暴连线,不允许任何的障碍存在。在此,我并没有像我主管那样以“猪脑子”、“蠢货”等去描述,因为印度的分公司是在10年中国分公司人力成本较高以后,才在印度成立起来,换句话说,对于远在欧洲中心的总部来讲,我们不过是比印度贵了一点点,而不是和他们欧洲人一样“文明”、“开化”,毕竟,直到现在,还有没见过北上广的繁华而大发议论中国是个穷地方的言论横行。
想起之前受邀在三哥那里吃饭的经历,他们很想介绍自己的文化给我们,让我试试用手抓饭吃,他说你会体会到肉的纹路,组织,还有蔬菜的生命,虽然我还是没有接受他的建议,选用了筷子,但我接受他的观点,筷子是一种文化,手也是。
废话至此,觉得是该做个总结,睡个午觉了。一个人的了解能力很有限,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几本历史书上简明扼要的提供了升学考试,却缺失了大部分需要连贯起来的筋肉,管中窥豹的去给事物下定义,只可见一斑。
好在我没去印度之前就被普及了一些对立于我认知的事情,不然,我也该对印度有偏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