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5

作者: 荡相遣执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10:41 被阅读0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①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②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

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注解】

①脉洪大:指脉形盛大如洪水泛滥,宽洪满指,但来盛去衰。

②一日再发:一日发作2次。

【解读】

太阳病,服用桂枝汤发汗,应遵第12条方后注所嘱咐的煎服法使用,以“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如服药过量,或汗不得法,可致汗出太多,发生种种变化。

若大汗出,脉由浮缓变成洪大,是脉虽变而证未变,发热恶寒,头痛项强等症依然存在,仍可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并应遵守第12条方后注所嘱咐的煎服法使用。此处的“大汗出、脉洪大”是一次过量服用桂枝汤而产生的副作用所导致,

并非阳明里热,应无烦渴、大热等症。

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与前“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的病机相似而略轻,为太阳病发汗治疗后,余邪犹存,属太阳表郁未尽解之轻证,可用桂枝二麻黄一汤,以更小计量的辛温轻剂,微发其汗,调和营卫,兼祛微邪。

本方临床应用与桂枝麻黄各半汤略同,但病情更轻微。

相关文章

  • 📖伤寒论条文398条(全)|学习笔记📖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30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0~127条) 伤寒论条文抄录|学习笔记

  • 五版《伤寒论讲义》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 太阳病脉证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 ...

  • 起例检方流程

    脉证辨病 《伤寒杂病论》是 辨××病的脉、证,并治。 1、脉 脉象只能主观把握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 2、证(...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5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①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②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桂枝...

  • 伤寒论条文,无方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 《伤寒论》原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一)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悪寒。 (二) 太阳病,发热,汗出,悪风,脉缓者,名为...

  • 《伤寒论》纯条文背诵版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 《伤寒论》398条原文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悪寒。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悪风,脉缓...

  • 起例检方流程

    脉症辨病 《伤寒杂病论》是 辨××病的脉、证,并治。 1、脉 脉象只能主观把握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 2、证(...

  • 伤寒论-太阳病篇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 (1条)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卫气驱表抗邪,脉气鼓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uctctx.html